湖北省主题出版和精品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专家论证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5.03.2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汤广花      阅读:33次

  “出版选题犹如一粒种子,论证的过程就是选种子的过程。”“主题出版既要强调‘写什么’,也要重视‘怎么写’。”“选题内容要和作者深耕的领域相匹配。”3月26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2025年湖北省主题出版和精品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来自首都出版界、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对百余种选题“把脉问诊”,助力提升出版“鄂军”的整体水平。

  专家“把脉”提出金点子

  “湖北出版界都想干出一番事业,我们想听建设性意见。”论证会伊始,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蔡静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说,湖北正处于加快支点建设的关键时期,出版行业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这样的选题论证会,既是获得专家指导的良机,也是出版单位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的舞台。“我们将把专家们的指导转化为湖北出版发展的动力,稳扎稳打,迈小步、不停步,不断打磨精品,多出好书。”

  来自湖北的15家出版单位共带来156种重点选题和精品出版物。各出版单位主要负责人一一介绍,面对面聆听专家意见。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湖北是文化大省、科教大省,也是出版大省,主题出版和精品出版理应走在全国前列。湖北出版界此次带来的选题,包括支点建设、云梦秦简、长江文化、卫星遥感等,反映了湖北在学科、产业、文化、作者队伍、地域等方面的优势。应进一步挖掘与梳理,做优做强,将现有的学科优势、作者优势和地域优势转变为出版优势;要推动形成作者、编辑等共同组成的学术共同体,不断推出出版精品。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说,好书的选择标准包括导向正确、学术可靠、可读性强、编校要精等。湖北在用足本地资源的同时,要进一步向外拓展,既要保持和发挥传统优势,如小说散文等文艺方面的品牌,也要挖掘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选题,做出新颖性、独特性。重点选题要突出权威性,吸引更多大家名家加入作者队伍。

  “湖北的这份选题表中,有若干种优秀选题紧紧抓住今明两年乃至今后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和关键课题。这样的选题价值大,亟待加强。”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说,所谓关键节点即“十四五”规划即将顺利收官、“十五五”规划全面制定之年,所谓关键课题即牢牢抓住我国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这次湖北带来的支点建设、新质生产力等相关选题图书出版后,将有助于读者更加准确认识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特征。

  “头脑风暴”促质量提升

  “问计于专家,已成为湖北打造精品图书的一个机制。”对湖北赴京举行专家论证会的做法,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点赞说,湖北长期坚持召开出版选题专家论证会,近年来在出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今年湖北带来的选题,在大势、大局、大节点、大工程及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可圈可点。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认为,此次湖北出版界带来的选题,主题突出,作者普遍较为权威,反映了湖北出版人的大局意识、文化情怀和职业精神。他建议,对于选题的类型要推敲斟酌;对于切口较大、内容较宏观的选题,要注重作者的权威性;要使用好本地优势资源,推出精品力作。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马国仓认为,湖北坚持多年举办出版选题专家论证会,质量一年比一年高。今年的选题,题材更丰富、重点更突出、选题更独特、视野更开阔、作者更权威、品牌化趋势更明显。他建议,出版单位在打磨选题时,热度中要有角度和深度;要打磨书名,让书名更准确、更响亮、更鲜活;要进一步推动纸质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物的融合;要强化编校审读,把好质量关。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提出,湖北出版根基深厚,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基于自身资源发展非书业务,进一步扩大湖北出版品牌的影响力。

  在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俊来看来,如何评价一个选题,可从主题、作者水平、编著特点、入选项目、荣誉、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出版价值)等五个维度来开展,而这些要基于汇报材料的准确。

  为期一天的专家论证会,对湖北出版界来说是一场“头脑风暴”。“专家大咖深入剖析当前大事要事、重要节点,帮助出版社梳理脉络和方向,使出版社受益匪浅。”长江出版社社长赵冕说,该社有不少重点选题都是在专家论证后修改完善的,为打造“长江”出版品牌奠定了基础。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阳继波说,专家们提出的建议既有战略眼光,也有可操作性,有效保障了图书质量。崇文书局副社长胡心婷表示,“平时面对读者和作者较多,论证会让我们有机会直接聆听专家的意见,指导性很强。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他社的选题思路、角度,是很好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