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两岸出版转型:移动阅读潜力巨大
发布时间:2013.09.0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阅读:82次
“出版业就像一个平静的水池,而数字出版就像一块小石头,石头掉落的地方虽然是美国市场,但击起的涟漪则以不同的速度向四周扩散。数字阅读的趋势和力量非常明显。”在日前举行的2013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海峡两岸数字出版研讨会上,台湾联合线上公司数位阅读网企划总监陈芝宇这样说。她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数字出版对于全球出版业带来的不可抗拒的影响。
此次研讨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博士汤雪梅与陈芝宇分别就大陆和台湾的数字出版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与听众进行了分享。
众声“喧哗”后的“沉寂”期
自2007年大家“比较认真地投入这一领域”开始,数字出版在台湾已经走过6年的时间。在这6年中,陈芝宇感到许多数字出版领域曾经流行的话题,如电子书阅读器,并没有造成普遍的流行。对出版业者来说,虽然纸质书产值每年都在衰退中,但电子书的成长速度没有跟上纸质书的衰退速度,这使得台湾出版业者“有些忧心”。
但“喧哗”后的“寂静”并不意味着台湾数字出版的泡沫化。“目前是重整产业的过程。台湾数字出版真正扎实的东西会慢慢浮现。目前许多出版业者直接把数字版权签订、备妥之后,可以立即和平台业者合作,愿意做电子书的业者会越来越积极,合作会越来越密切,速度会越来越快。过渡阶段会淘汰体制不佳的电子书业者,也会使得一些投机者失去兴趣,这个时候的数字出版产业会回归本质,开始良性发展。”陈芝宇对此显得很有信心。
相对于台湾数字出版的“沉寂”,大陆数字出版则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汤雪梅表示,在平台方面,许多传统电商平台都加强了电子书的销售。一些大型出版集团也建立了在线教育平台,提供数字化学习的整体运营模式。
电信运营商作为促进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正在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在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于2013年内发放第四代移动通信(4G)牌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下半年向全国推广;到2015年,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每秒20兆比特(Mbps),部分城市达到100Mbps。全面促进数字出版渠道建设工作不断完善。
传统出版转型成两岸共识
对于传统出版来说,内容资源的数字化成为推动其转型的最重要因素。
“内容数字化发行时代,需要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内容模式,也就是侧重于数字内容服务的运营管理模式。”汤雪梅表示,在出版社全流程数字化方面,北京博云易迅公司已经设计出一套以产品经理为主导,适合传统出版的数字出版运营管理体系,这一系统能够使出版社实现从系统搭建、电子书加工、资源管理到业务运营的全部流程,迅速建立起出版社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
在陈芝宇看来,2007年台湾出版业内已经感到传统出版的没落与数字阅读的兴起,转型成为共识。
与大陆大型出版集团的规模化特点不同,台湾出版业多为中小型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会更加依赖公部门的推动和协助。
“好消息是,目前台湾越来越多的翻译书、热销书呈现数字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在签翻译版权的时候,也把电子版权签下来。电子书和纸质书同步推到市场的方式也很普遍。”陈芝宇说。
数字阅读的移动和社交化
在汤雪梅看来,入口资源的抢夺已成为能否制胜移动互联网的法宝。在应用商店这一第一入口之下,移动应用就是要参与用户的“第二眼”竞争。当与社交化结合后,可以用来进行数字阅读的移动应用就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并为自身带来收益。
“以微信为例,目前,许多人在进行碎片化阅读时,首选的场景就是微信朋友圈。”汤雪梅表示,“主要原因在于微信朋友圈自组织生成内容的提供方式。所以朋友圈比所有基于大众传媒、甚至是大数据分析推荐的阅读内容更加有效,更符合个人用户的口味。”
微信的成功印证了未来数字阅读移动化、社交化的发展方向。陈芝宇也认为,目前台湾虽然并没有一款特别流行的电子书阅读器,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台湾用户在智能手机上进行的阅读还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目前的电子书支付方式包括电子书整本销售,期刊、报纸长期订阅,会员服务扣点数等,但最受欢迎的则是电信运营商的“月租包”方式,移动阅读潜力巨大。
陈芝宇同时认为,当纸质书衰退的时候,并不代表电子书立刻成长,反而是读者越来越喜欢数字阅读,越来越多的人用智能手机看脸书、新闻或上网浏览资讯。“手机阅读电子书未来潜力巨大。”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