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本源 更好服务大众

发布时间:2013.12.1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阅读:138次

 

□本报记者 王坤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出版发行单位负责人在采访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出版的本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文化带来的愉悦和滋养。”

“出版改革,要突破、要创新,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为人民服务,是出版工作的神圣使命。”

…….

出版本源在于为人民服务

“不管怎么改,出版工作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使命。”这是采访中大家的共识。

“出版的本源,就是为人民服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魏玉山表示,从历史上看,出版人、出版活动,一直都遵循了这一原则:选择优秀内容、选择优秀作品,使它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为更多人服务。

“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表示,在企业化、股份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必须在战略思考的层面,在编辑思想的层面,在制度和管理的层面,弘扬文化传统,坚持正确导向,坚守社会责任。

“出版企业的本质是出版,出版的本质是选择,而选择的本质是导向。”谭跃认为,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而不是产业,出版企业的本质是内容创新,而不是经济增长。“我们要把产业做大,但我们的战略眼光是把文化做强,我们要把企业做强,但我们的根本追求是把出版做优。”在谭跃看来,现代社会,内容的导向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但在丰富多元的导向中,政治导向是核心,思想导向是主导,文化导向是主体。

北京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湛军也表示,要以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环境和文化需求作为己任,以读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

出版责任在于引领社会进步

作为文化产品,图书始终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激励人民前进,引领社会进步。

“不变的是出版理念和出版格调,继续做文化自信和受人尊敬的出版者。”在采访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如是表达作为一名出版人的愿望。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表示,出版人要自觉承担起以正确价值观引领社会阅读趋势的社会责任。出版社要克服以低格调、低级趣味等方式迎合读者、市场而获取图书发行量的错误倾向。“出版单位必须通过主动策划选题,正确引导作者写作方向,提供正确、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不能被作者牵着鼻子走,更不能为了部分低格调、低级趣味读者、市场的诱惑而迷失了出版方向。”黄书元说。

“在经济指标越来越成为企业运行的直接追求、商务活动越来越成为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之际,努力保证正确导向第一、社会责任第一、国家使命第一,成为我们始终不渝的主流意识、主导方向和主要追求。”谭跃如是说。

大家表示,出版单位要更加重视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出版资源,注重以市场、读者需求为导向;不能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自以为是;要密切贴近市场、走近读者,以市场需求、读者喜爱为主要标准,策划出版更多更好适应市场、受读者欢迎的精品力作。

出版追求在于提供优质产品

出版的永恒主题就是多出好书、多发好书。这也是文化建设的基础。

“从现在看,虽然知识的传播途径和信息的传播途径有了很大变化,也很丰富,但出版对知识的选取、加工以及准确和标准化的掌握上是其他渠道所不能比拟的。”魏玉山认为,出版的价值在今天依然存在,“依然肩负着为人民大众提供优良的、精准的、科学的知识服务的重要责任”。

大家认为,无论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怎么变,每一个出版人都要认清自己的神圣使命,要有清晰目标,发挥传统出版的优势,出好书、发好书,为读者提供内容含量、文化含量都最为丰满的高品质图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到,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正在每一个出版发行单位的工作中得到体现。

“发挥传统出版的优势,开展新媒体运作,积极探索新媒体的出版,拓展文化产业。”在李永强看来,出版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无论怎么改革,内容都是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出版社要发挥核心优势,探讨在其他文化领域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把做好教材出版,出好学术精品,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出版物作为自己的永恒追求。

李湛军则告诉记者,对实体书店的发展,北京发行集团将在优化卖场环境和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上进行更多尝试,引进多元文化休闲产品及服务;同时加快特色书店建设,开设社区书屋,把优秀的出版物送到老百姓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