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文化体制改革还要啃几块“硬骨头”

发布时间:2014.03.1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阅读:135次

 

本报讯 (记者王玉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亲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历程的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成为媒体追访的对象。3月11日,就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等话题,柳斌杰接受了《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记者采访。

柳斌杰指出,文化体制改革从党的十六大开始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培育了基本的市场体系,提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和公共服务的基本框架,其基本思路、总体设计是明确的。当前的难点主要是管理体制不顺、文化产业不强、服务能力差、传播秩序乱、国际竞争力弱,文化体制改革还要啃几块“硬骨头”,打几个攻坚战:一是管理体制攻坚,打破部门所有制,实行行业统一管理;二是市场主体攻坚,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做强主体;三是服务机制攻坚,构建新型的公益性文化单位的生存、发展机制;四是传播能力攻坚,鼓励联合、重组,形成导向正确、覆盖全面、技术先进、传输快捷的传播体系;五是开放政策攻坚,区别不同性质实现对内对外的开放,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文化生产、经营、服务走出去的政策体系。他强调,这几个方面都是下一步文化体制改革中需要进一步深化的本质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文化生产传播的内在活力就调动不起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柳斌杰认为,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程当中,当前最迫切需要制定、完善五个方面的文化经济政策。一是投资融资方面的政策,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民营资本投入文化,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二是公共服务的财税政策,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投身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三是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的政策,为健全市场体系创造条件。四是支持文化创意、创造、创新的政策,激活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五是出口补助、退税等优惠政策,支持国有民营文化企事业单位走出去,参与国际文化竞争,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此外,对于记者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问题,柳斌杰认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性质,也是当前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多种方式向公众特别是农村、社区基层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它有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等特点。但是,在“标准化、均等化”方面,当前还有不少差距,主要有四点:一是服务主体缺乏准入的标准,出现了主体缺位、无人负责和主体混乱、随意扰乱挤占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的现象,亟待明确规范;二是服务项目、基础条件、产品供给数量、资源配置没有统一标准,各地区自行其是,差别较大;三是公平享受文化公共服务的机制没有形成,即使由政府采购、配送的服务和产品,也没有完全做到均等、持续、标准化;四是政策保障难落实,社会参与渠道少,人民群众的期待难满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制定法律、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加大投入、规范工作和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