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医社:靠产品创新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14.10.2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阅读:135次

 

 开栏的话

 目前,传统出版的探索实践多数只是涉足新兴媒体,没有真正做到融合发展,迫切需要进行观念思维、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转变。出版、发行、报纸、期刊领域的一些企业在这些方面做了许多探索,走在了行业前列,本报特开专栏对他们的做法、经验进行详细介绍,希望给业界带来启发。

 在第一代单媒体出版和以数据库为代表的第二代跨媒体出版基础上,正在朝着以医学电子书包为代表的第三代全媒体出版业态迈进——

 □本报记者 范燕莹

 今年9月,人民军医出版社研发的国家医学电子书包首批成果——《病理学》《医学免疫学》两门课程的数字化教材正式推出,并在首批36家试点试用医学院校试用,明年9月将在全国200多所试点试用医学院校全面使用。该电子书包包括医学院校52门教育部规划的教材和教辅、习题、试题、课件、专业数据库、参考书库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3D多媒体动画等海量内容。

 人民军医社的数字出版工作起步于2001年,10多年来,该社逐步形成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同步发展的格局,走出了一条依靠产品创新实现赢利的道路。

 出版内容进行全媒体表达

 据人民军医社副总编辑曾星介绍,该社的数字出版工作起步确实比较早。其出版业态经历了从图书、期刊等传统媒体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转变,先后完成了“名医指路——跨媒体出版网”“军医在线”“健康卫士”“军医书城”4个网站,建成了电子书、疾病、药品、循证医学、辅助检查、疾病研究与进展、医保用药、手术学、手术图谱、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0个子数据库,基本实现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并轨出版的态势,数字出版业态基本形成。“打造能够用全媒体方式对出版内容进行直观形象表达的新一代数字出版产品,应该代表着数字出版的方向。”曾星如是表示。

 思想有多高,路就能走多远。一个出版社要推进数字出版转型,科学的顶层设计即整体布局和统筹规划是关键。2013年以来,人民军医社以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为契机,加快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战略转型,将“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进一步转变为“内容资源数字化、业务流程数字化、出版产品数字化和信息服务数字化”4个转型方向,着力推动“传统与数字”融合发展,实现从图书内容提供者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战略转型。

 产品第一赢利模式第二

 “从人民军医社已经赢利或有望大幅赢利的产品看,数字出版要赢利,关键不在于有无赢利模式,而在于有无能赢利的产品。在这个意义上讲,产品第一,赢利模式第二。在我们千方百计地考虑赢利而不得的时候,不如把精力聚焦到对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上。”人民军医电子出版社社长齐学进说。

 截至目前,人民军医社共研发数字产品16类、650个品种,直接回款3000余万元。齐学进认为,在考虑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出版社首先要对选题进行系统化、整体化布局,抓紧对缺门内容资源的快速补充,抓紧对高端资源的抢占和争夺,从而奠定数字出版的内容根底。同时要抓紧储备除文字内容之外的多种信息,包括视频、音频、动漫、课件等,为数字出版提供必备条件和要素。“此项工作如同在股市‘建仓’,一定要尽早动手,择优从速进行。比如,‘中华医学资源核心数据库’就是我社按照上述思路,举全社之力并与多家机构合作,历时多年倾心打造而成的产品。虽然建设数据库费时费力,但一旦建成,就能多点收益,长期收益。”齐学进介绍说。

 合作坚持“三要三不要”

 作为以内容资源见长的传统出版社,要凭一己之力,做全数字出版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如何走一条合作共赢之路尤为关键,对此,齐学进强调,该社选择合作的原则是“三要三不要”:要选择最好的技术、要计算最低的投入、要以我为主;不要轻卖资源、不要出让财务控制、不要与信誉不佳的单位合作。自始至终掌握主导权、主动权,确保建设成果归自己所有。

 以大型高端手术视频库出版为例,在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下,人民军医社用了3年时间,举全国军地卫生机构之力,建成国内外领先的《中国当代医学名家经典手术》(一期)视频数据库。目前,第二期工程500台手术正在建设之中,预计明年6月完成。“由于国内外市场没有同类产品竞争,相对于图书市场太多同类间的惨烈竞争(‘深红’),我们把它称之为‘深蓝’型产品。”在齐学进眼中,这个项目既是高端的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建设,也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建设,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