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解开外研社首破30亿大关的“密码”
发布时间:2014.12.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阅读:110次
即将迈入2015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传来捷报:2014年,发货码洋达30.2亿元,比2013年增长近3亿元。
发货码洋首破30亿元大关!这一喜讯,犹如寒冬中的一团火,为奋力前行的出版人送来了暖意,提振了信心。
曾几何时,30亿,成为单体出版社一道难越的“门槛”。如今,外研社人跨越了这道“门槛”,实现了这个梦想。
“家”更大了,“业”更壮了。况且,外研社的这30亿,是在全国外语图书市场整体萎缩的严峻形势下圆梦的,是在传统出版一片唱衰声中实现的,其意义、其价值尤为重要。
首破30亿大关的“密码”是什么?为了解开这道“谜”,《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来到外研社,与蔡剑峰社长进行了一次长谈,目的就是通过交流与碰撞,揭开捷报的“谜底”,解开跨越的“密码”。
从“社”到“家”:
打造“最幸福”的港湾
蔡剑峰是2011年从总编辑升任社长执掌外研社的,被业界称为“少帅掌门人”。30亿,是他上任之初即定下的一个目标。
蔡剑峰说,刚接手时,年销售码洋已接近20亿元。当年,他就定下一个目标:到“十二五”末,实现发货码洋30亿元。
没承想,这一目标,却提前一年完成了。在蔡剑峰看来,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一件事。
意料之外,他认为,2014年的整体态势不容乐观,一则外语图书市场整体萎缩,二则传统出版业迅速增长遇到了“天花板”,二者形势逼人,30亿元的目标实现起来有难度。
意料之中,他认为,从产品到产品线,从策划到营销,从战略到战术,从调整到优化,从蓄力到发力,一切进展迅速,30亿元的目标,努力就一定能达到。
2014年,外研社可以说喜事连连、好事不断: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奖,进入首都文化企业30强,挺进“30亿元级俱乐部”,蔡剑峰个人也捧得韬奋出版奖。外研社人将这些骄人业绩看作是建社35周年最好的礼物。
蔡剑峰说,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几代外研社人苦干实干的结果。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多次提到老社长李朋义。
他说:“朋义老总主政15年时间,一直倡导一个理念,‘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全是问题’,在这一理念引领下,他带领外研社飞速发展,图书销售码洋从1000万元增长到16个亿,创造了‘腾飞速度’,走上了‘黄金大道’,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殷实的‘家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创设了外研社‘苦干+实干’‘以社为家’的社风。”
“以社为家”,30多年来,是外研社人一直坚持与坚守的。蔡剑峰上任后,也一直倡导“方正友爱”的社风,在社里注重营造“家”的幸福港湾。为让“后喻文化”在外研社生根发芽,外研社不定期地组织与新员工座谈,请年轻人给社委会讲课。一位新同事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她曾为了做好一项工作,想向其他部室的同事询问情况、征求意见。因刚来,认识的人不多,她就按照电话簿上的号码给一个部室打了电话。
令她没想到的是,接到电话的同事非常热情,并与其他同事一起帮助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合力把工作做好。事情很快办妥了。这件事一直让她很感动,也从中真正感受到了外研社人的独特魅力与企业文化。
蔡剑峰说,这位同事后来说,在外研社工作,就像在自己家里生活一样,这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对员工们来说,在社在家没有什么两样。
在“最幸福”的港湾里工作,再苦再累也不觉得。这就是外研社人对外研社的真情实感。
从“卖”到“读”:
倡导“有温度”的阅读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少儿出版工作会议上,蔡剑峰作为代表现场发言,引起了一些业界朋友的好奇:外研社怎么参加少儿出版会议了?
相信,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这与蔡剑峰带领外研社一直在致力于少儿出版、倡导“有温度”的阅读有关,使外研社走上了一条从“卖”到“读”的规划发展之路。
他一直认为,出版社作为企业,逃不开经济利益的考量,出发点是“卖”书。但出版物承载着传承文明的理想,希望更多的人来“读”书。“卖”和“读”之间,差的是一个“言”字。这个“言”字,就是对于语言的要求,对于文化的追求,也是出版者面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时应有的态度。
因此,早在2010年,包括外研社在内的8家非专业少儿出版社发起成立了中国童书联盟。非专业少儿社虽有先天不足,但因鲜明的个性特点,为中国少儿出版创造了新的“话语体系”。联盟品牌活动“中国童书嘉年华”,已在上海、北京等地举办了4届8次,打造“嘉年华式”的阅读体验。
“阅读季”成了外研社为投身全民阅读事业而设计的一个亮点品牌。目的是为0到99岁读者提供全方位产品地图,并以契约式的理念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持续性的“阅读服务全面解决方案”。
阅读是一个“宝藏”。蔡剑峰常说一个理念,即把“1”变成“10”,把“10”变成“100”。他希望通过“阅读季”,在读者与外研社之间,能够实现从“1”到“10”的过渡。“假设最初的一本书是10块钱,那么我们为它打造的包括图书、网络、测试、赛事、培训在内的全面解决方案可能是100块钱,甚至更多。当这个个性十足的‘消费书包’被打开,不那么景气的图书消费市场才能被激活。”对此,他信心百倍。
2014年,“外研社少儿双语阅读服务项目”已经开花结果,旨在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为家长、孩子、教师提供阅读教育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的途径,提供培训、课程、测评、环创等服务内容。一年内已建立山东、江苏、云南、福建4个少儿阅读基地,吸纳幼儿园和小学70所,服务人数近10万人。
有了关于阅读的这一理念的变化,蔡剑峰与外研社人的出版理念也在随之变化:平台思维、市场观念、担当精神,跳出出版做出版,这些都早已化为外研社人的实际行动,在为社里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实的经济效益。
从“转”到“创”:
发起“集群化”的冲锋
北外在线预计实现收入超过1.3亿元,比去年增长45%;截至10月底,爱洋葱客户端下载量超过55万,激活用户超过23万;外研通销售码洋1.18亿元……回望2014年,提起数字化转型,外研社可谓尝到了甜头。
蔡剑峰说,数字化转型,夯实了社内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协同编辑平台、内容管理平台、按需出版平台陆续上线。同时,借助数字化之力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服务解决方案。
近两年,蔡剑峰又提出了一种理念,即实现从“转”到“创”的变化。
怎么创?用蔡剑峰的话说,就是3个关键词:战术立体化、业务集群化、产业文创化。
战术立体化。蔡剑峰解释说:外研社过去一直在打正规的阵地战,每个分社坚守好各自领域,以静制动,追求增长,目标看得见、很明确。运动战则是在运动当中寻找战机,需要随时集聚力量、组合形成优势兵力,进而去捕捉机会,抢占市场。而立体战,则是在信息化、数字化条件下的一场革命,发挥各个领域的优势,同时还可以随时发现新的机会并协同作战,这就要求出版社从出版向服务转型。
业务集群化。外研社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组织机构调整和资源协调整合。按照蔡剑峰的设想,外研社要形成“基础集群”“高等集群”和“阅读集群”三大板块,抢占三大高地,打破原来的管理体系,让资源在全社范围得到协同调动。
产业文创化。从教育到文创,一直是蔡剑峰思考的重点,如果说,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布局谋篇,那么,2014年就是外研社文创产业的“腾飞年”:实施中法文化项目包装活动,中英文学翻译与创意写作培训班、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项目等诸多国际文创项目以及图书衍生产品都有新进展,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平台、国际文化创意与传播公共服务平台、博雅中华国际创意出版平台相继搭建。
蔡剑峰说:“逆向发展,我们以出版为核心立足点,向教育延伸、向文化拓展,就能实现产业发展空间的大腾挪。”
从“社”到“家”,让外研社人干事创业有了激情、有了拼劲,人人成事、事事也成人;从“卖”到“读”,让外研社人悟到了出版真谛,找到了出版人大担当、大发展的一把“金钥匙”;从“转”到“创”,更让外研社人拓宽了视野、拓宽了市场,走上了一条国际化教育文化集团之路。
理念变,天地宽。如果要问外研社首破发货码洋30亿元大关的“密码”是什么,那就是营造了“家”的文化、倡导了“读”的理念、搭建了“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