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版权贸易走进快车道
发布时间:2015.05.2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阅读:94次
□本报记者 王坤宁 李婧璇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5年伦敦书展上,中国出版集团获评首届“伦敦书展国际出版卓越奖主席大奖”,在彰显了中国出版集团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有了实质性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提升和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版权输出成果卓著。据初步统计,2014年,我国共输出版权10171项,与2013年相比增加95项。一批反映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主题图书进入西方主要国家的主流人群。与此同时,实物出口、数字出版产品出口也大幅增长,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政策助力
出版物出口量逐年增长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国际出版发行重点工程,已成为推进内容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更是实现出版走进去的重要抓手。
自“十一五”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实施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合作)、中外图书互译计划、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计划、边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扶持计划、图书版权输出普遍奖励计划、丝路书香工程等八大工程,基本构架了内容生产、翻译出版、发行推广和资本运营等全流程、全领域的走出去格局。其中,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运行5年来,共有2827种外向型图书获得了资助,累计金额超过1.45亿元;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实施4年来,已有23.39万册图书进入拉加代尔集团3400家实体书店,亚马逊“中国书店”项目已累计上线图书31万种,百家海外华文书店联展计划依托全球180家海外华文书店推动中国图书走向世界;2006年启动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截至目前共与63个国家的529家出版机构签署了1233项资助协议,涉及42个语种的2414种图书。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的统筹规划和政策鼓励、引导下,我国出版企业通过经营版权、项目合作、实物出口、兼并重组、收购和数字出版等途径走出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出版版权贸易的快速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一些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2014年中国出版集团实物出口金额为1379万美元,目前有6家海外分公司(代表处)、8家海外出版公司、12家海外书店和发行公司、3家驻港公司。
2014年中国外文局7家出版社共输出版权573种,同比增长12.13%,覆盖了24个国家和地区。
连续多年蝉联版权输出量全国单体社第一名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累计输出版权品种数量接近1800个;年均实物出口量在3000万码洋左右,累计汉语教学产品出口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在美国芝加哥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梧桐出版有限公司;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建立起600多个销售网点。
寻求突破
出版走出去模式不断创新
我们看到,中国出版走出去呈现多种模式,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实物出口、成立海外分支机构、海外实现并购等,形式每一年都在创新;走出去产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纸质版、电子版、广播影视版、网络出版物等;走出去单品种在海外的销售数量有很大突破,如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经营的《三体》在国外销售量十分可观,而这种在海外单品种销售超过万册甚至几万册的产品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参与走出去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在国外通过版权输出等方式赚取出版利润的出版单位越来越多。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蔡剑峰表示,外研社的国际化之路走了30多年,正酝酿着一种质变、跨越和爆发。他认为,在经历了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等摸索与积累之后,“本土化发展”才是真正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壮说,北语社的走出去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就是在牢固树立以走出去为出版方向的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政策、项目支持,积极参加各项与走出去相关的活动,不断研发、完善产品,推广品牌,建立有效境外产品渠道。
“政策、战略、产品、渠道,是北语社全面参与国际出版竞争的四驾马车,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影响下,北语社走出去将迈上新的台阶。”王壮认为,中国文化和中国图书走出去将呈现更多的出版机构参与,更多的推广营销模式,更多的产品品种走出去,更大的境外产品销售量等趋势,逐步形成中国文化和中国出版物更多的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