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亮:发展知识创新服务业 打造中国特色创新竞争体系

发布时间:2019.07.1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王明亮      阅读:139次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明亮

 2019知识创新服务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首次提出“知识创新服务业”这一新的行业概念,是对我们共同从事的行业的重新认识和规划,既是对老行业的重新认识,也是创建新行业的开始,更是为知识创新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知识创新服务业提法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理念,更不是一个商业炒作的噱头。在中国知网看来,这是对自身发展方向由来已久、艰难反复的实践思考和最终的决心。为知识创新和学习服务,是1995年中国知网创业的初衷。那个时代,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要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靠的是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专业课程学习以及长期科研实践积累获得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研究经验。前沿课题、复杂课题研究的从业门槛很高,特别是当我们要独立自主地提出或参与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时,需要构建一个相应的知识结构,跟踪学科最新想法和进展。为了得到实验数据,即使在清华大学这样科研条件好的地方,也要靠导师的指导、到处听学术报告、搜集论文预印本、到纸质期刊里“大海捞针”。一旦知识基础的构建达不到自觉的程度,有了知识缺口而不能及时弥补来满足课题的需要,就会走很长的弯路,甚至半途而废;一旦和具有很强实力的学者发生选题相撞而不能抢先发表,或者在学术上领先半步,就会功败垂成。

 当时发表论文必须要等待期刊漫长的审稿和汇编出版时间,即使发表晚一天,也会前功尽弃。超导物理学家赵忠贤先生1997年被迫在《人民日报》发布与美国同步完成的重大发现,是历史性遗憾。类似的情况在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更为普遍,原始性技术创新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依赖是更高的创新门槛。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企业管理与社会治理领域也不例外,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制度、管理思想与方法的传承和创新,也一样必须面对基于知识创新的国际国内话语权竞争。

 知识创新竞争激烈,在竞争中对抗的不单单是科研人员的智慧,同时包括知识传播、情报服务、科研设施配置、科研成果转化等科研条件,以及包括学术期刊出版、专利审批等知识生产配套系统的整个创新体系之间的对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时代,这种体系化对抗更是愈演愈烈。中国要做世界一流的创新,必须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竞争体系。知识创新服务业的提出,就是出于这样的第一性认识。

 2018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把办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升到引领科技创新的地位,充分说明了学术出版的重要性。这种引领作用,体现在出版者对科技前沿的透彻理解和对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体现在对公共科学知识的科学评价、管理,体现在对知识创新方向与课题决策的知识服务。这一服务对于在创新型组织机构从事情报服务、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其他知识创新服务业部门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把知识创新服务业当成一个企业的行业定位,需要抗拒诱惑、排除干扰,下定为人作嫁、自甘寂寞的决心。现在没有经济奇迹,有的只是为创新服务必须具备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艰难困苦的劳动。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等职能部门默默无闻,甚至被边缘化。我们需要扛起知识创新服务业的大旗,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感召更多的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来加入这个行业。打造知识创新服务业的理论和行业体系,明确行业的业务定位和使命,构建合理的行业结构,找到行业的运行模式和规律,一方面可实现行业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可奠定本领域在学术上的国际首创地位,使我国能在学术和行业实践上保持领先,得到世界的认同。

 知识创新服务国际化,离不开国际知识资源和国际化的创新性知识传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转变国际同行的观念,转变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争取广泛的国际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