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印刷出版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9.08.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王勤 祝小霖 樊凡      阅读:162次

 本报讯 (记者王勤 祝小霖 樊凡)载文化之智,耀文明之光。8月22日,印刷术发明国迎来一场国际盛会。2019年印刷出版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以“印刷出版文化与人类文明进步”为主题,首开国际印刷出版文化研讨和交流先河。来自中国、巴基斯坦、比利时、罗马尼亚、新加坡、俄罗斯、埃及等国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寻新时代下传承传播灿烂印刷出版文化的新方法、新路径,让凝蓄在印刷出版之上的文明因子闪耀未来。

 

 

 由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中华书局、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协办的印刷出版文化国际研讨会,正是在全球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突出出版的文化性和印刷的文化功能,探索如何让印刷出版更好地传承传播文化。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在主旨演讲中回顾了印刷术在中国文明史及世界史中的重要作用,一幅以印刷出版为代表的人类文明发展图呈现在与会者面前。他表示,正是通过出版和印刷,传统典籍所代表的古代思想、行为和制度,成为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宝贵传统,睦邻惠己、泽被后世。谈及出版印刷自20世纪初从实践活动上升到学术研究,他指出,研究历史虽不长,但从自发的出版印刷活动到自觉的规律总结、理论探索,乃至建立系统的学科,可谓成就卓著、成果斐然,成就主要体现在史料收集和整理、系统化理论研究、海外研究角度和方法创新以及领域跨界联动等四方面。

 

 

 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柳斌杰谈道,出版文化虽薄弱但已起步,印刷文化还基本处于空白,与印刷术对全世界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的地位极不相符。他说,研究印刷文化与人类文明,要把已有角度讲深讲透,结合文化史、艺术史、思想史、社会史,从哲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维学科视角,系统处着眼、精微处落脚,创新思路和方法。因此,柳斌杰评价此次会议是“一次具有哲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国际性研讨会”。

 

 

 研讨会上,20余位来自国内外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出版单位、印刷企业、院校及传媒领域的专家围绕印刷出版文化遗存保护、传承传播和文化研究等内容展开研讨。

 

 

 中国印刷博物馆一直大力倡导并推动印刷出版文化传播,并对其丰富内涵加以挖掘和凝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在主旨发言及总结中说,出版、印刷在人文基础方面的功能和贡献是独特而卓越的。保护世界印刷出版文化遗产,积极推动印刷出版文化国际交流传播,弘扬印刷出版创造创新、共享奉献精神,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印刷出版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王泉,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巡视员王华,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王岩镔,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丁以绣,以及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雨果·塞泽、国际印刷博物馆协会秘书长阿芙琳·西迪基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孙宝林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林丽颖分别主持会议。

 

 据悉,印刷出版文化国际研讨会以今年首次举办为标志,作为世界印刷出版文化学术研究成果展示传播平台,每年举办一次,2020年将在西班牙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中举行。

 

 编者按 8月22日,以“印刷出版文化与人类文明进步”为主题的2019印刷出版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开国际印刷出版文化研讨和交流先河。会议在全球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突出出版的文化性和印刷的文化功能,探讨如何让印刷出版更好地传承传播文化。本版特摘编研讨会部分嘉宾的发言,一窥中国印刷出版文化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不忘出版初心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柳斌杰

 把出版和印刷的实践活动上升到对出版、印刷本身的学术研究,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工作。研究历史虽不长,但从自发的出版印刷活动到自觉的规律总结、理论探索,乃至建立系统的学科,可谓成就卓著、成果斐然。第一,出版、印刷史料收集和整理取得丰硕成果;第二,出版和印刷开始系统化理论研究,出版学成为独立学科;第三,海外印刷出版研究热情较高,研究角度和方法有创新性;第四,出版学研究与法学、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等领域跨界联动,催生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

 出版的历史、出版的体量,决定了出版学研究是一个庞大命题。在要研究的许多问题中,不能忘了出版的初心和使命,它的初心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积累文化、传播知识。说到底,文化性是出版的根本属性。我认为,有5个方面值得大家关注、探讨和着力研究:第一,印刷与出版的关系问题;第二,印刷文化研究要加强力量的问题;第三,关注与印刷出版文化密切相关的纸墨等问题;第四,印刷出版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问题;第五,加强人文合作,以印刷出版文化为支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期待更多的印刷出版文化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 孙宝林

 出版、印刷在人文基础方面的功能和贡献是独特而卓越的。我们在今天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共同探讨印刷出版文化的丰富内涵,就是期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印刷出版领域落地生根。

 文化性是出版价值的终极追求,印刷科技持续创新为印本出版提供了强大的杠杆力量,期待更多的国际印刷出版界专家学者朋友,自觉地从文化视角看出版、看印刷,从而总结凝练出反映本地区、本民族和本国度的印刷出版文化的故事,包括古老的故事传奇,也包括当下形成的新故事连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发生在世界各地、各民族和各个国家的印刷出版故事,是百花园中亮丽景色的组成。我们也将为世界印刷出版文化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传播搭建两个平台:一是以本次国际会议召开为标志,今后每年举办一次;二是准备申办《世界印刷文化》中英双语学术期刊、中英双语“世界印刷文化研究中心”网站等。

  凝练文化内涵 深化交流互鉴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 王岩镔

 印刷出版在人类文明进步进程中发挥的传播知识、资政育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等巨大作用已被历史所证明。在新的形势下,凝练好印刷出版文化的新内涵,发挥好印刷出版文化的独特作用,通过深化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成为我们印刷出版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必然选择。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开展推动印刷技术进步、服务社会大众需求、促进印刷文化在传播传承等方面的工作。

 今后,中国印协将在以下3个方面为印刷技术的创造创新、印刷文化的凝练传播加强引导:一是引导印刷企业参与印刷文化建设,自觉担负印刷文化传承传播的使命任务。二是支持印刷博物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作用。三是注重印刷文化的国际交流。我们愿同各国的产学研机构加强文化交流、学术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创新合作模式,为推动印刷文化交流互鉴创造条件。

  探索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 丁以绣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技术更迭,正推动信息生产和传播进入新的蓝海,媒体所处的传播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印刷出版文化的传播也进入了全域全时全民的全媒体时代。我们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不断探索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内容上,挖掘资源禀赋。拿出大量版面,以系列报道、专题版面、专业评论的形式,呈现印刷出版文化的精华之处。如近年来对中国印刷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开展国内外巡展等重大布局持续关注。

 形式上,加速媒体融合。积极开展全媒体转型,重视向移动端发力,以官方微信账号“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为龙头形成微信矩阵群,下设“印业独家”“发行观察”“中国农家书屋”等10多个公众号,推出图文、音视频、H5等多媒体呈现的精品报道。

 渠道上,探索平台战略。比如作为发起成员单位之一,联合国内各家印刷博物馆、展示馆成立全国印刷博物馆展示联盟;联合相关单位举办全国出版印刷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中国造纸可持续发展论坛等活动。

  加强对印刷文化保护研究开发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 王泉

 印刷出版业面对新情况、实现新发展,不仅需要不断增添技术创新的动力,而且需要印刷文化的力量来助力赋能。对此,印刷发行局将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弘扬发展优秀传统印刷文化。我们将加强工作设计和统筹协调,创造产业改革发展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良好环境,加强宣传报道,推动印刷文化交流。

 二是支持中国印刷博物馆等有关单位推进印刷文化传播。近年来,中国印刷博物馆为推动印刷出版文化的传承传播做了不少突破性的工作。同时,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承办的世界印刷与传播论坛,去年10月中国国际全印展时再次回到中国,也掀起了中外印刷业交流合作的高潮。

 三是强化政策引领和扶持。在印刷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对印刷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开发。

  拓展印刷出版文化传播平台

  □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巡视员 王华

 我们要密切对话交流,加强沟通协作。积极达成共同推进印刷出版文化国际交流传播的共识,为促进包括印刷出版业在内的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以主动姿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印刷出版文化领域的落地落实。

 我们要深化学术合作,共同设置研究课题。广邀世界同行研讨交流,在互利共赢中分享学术研究成果。通过联合撰写《世界印刷文化史》,进一步探寻印刷出版文化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贡献。

 

 我们要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创新驱动。中国已成为印刷出版业大国,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印刷出版能够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拓展印刷出版文化传播平台,谱写印刷出版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