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中国 ——聚焦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

发布时间:2019.11.1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阅读:140次

 编者按 10月25日至26日,以“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中国”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年会由中国出版协会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新阅读杂志社、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办公室、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承办,是旨在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全民阅读、打造全民阅读推广交流平台的公益性年度盛会。《爱满书香》作为中国全民阅读年会会歌在本届年会首次发布。来自各地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出版界、阅读推广机构的代表和推广人近500人参加本次年会。

 本次年会进行了主题报告、经验交流、数字阅读、名家谈阅读4个单元,总结和交流各地推广全民阅读的经验、做法,研究和探讨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推广全民阅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次年会特设了以“红色记忆——开国元勋与阅读”为主题的圆桌论坛。本届年会还设置了两个分论坛,分别是由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办公室、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办公室承办的“全国读书会主题阅读论坛”,中国书院学会、漓江书院承办的“中国书院与全民阅读论坛”。

 我们将主题报告中的精彩部分摘录刊发,以飨读者。

\"\"

 

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现场。

 

 新时代,开启全民阅读新篇章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

 桂花开,书香来,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在这么好的季节和时机,在广西首府南宁召开了。来自全国关心全民阅读的出版战线、文化战线的各位老领导、专家、学者共襄盛会,可喜可贺。我代表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对关心支持全民阅读的各位代表及年会的主办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人民出版社表示感谢,大家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第二届全民阅读年会内容比较丰富,大家在不同主题的论坛活动上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我于此讲3个问题。

 全民阅读列入人类21世纪议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树立传播中国形象方面我们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进入新千年之前,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都在研究21世纪新千年人类怎么发展,这时候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国政府是积极的创造者和参与者之一。在制定新千年发展规划和21世纪议程中,有10项议程是关系到这100年发展的问题,其中第一个是消除贫困,第二个是环境保护,第三个是资源节约,而第七个是全民阅读,号召全人类要继承人类文明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攀登新的文明。全世界一致公认,全民阅读在人类21世纪议程里提出,中国既是创造国,也是承诺国。

 全民阅读是人类发展重要议程的原因,理由有六项,一是传承人类已经获得的成果;二是促进全人类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推动文化科学进行全球流动;四是传授人类战胜灾难、战胜战争困难的经验;五是帮助青少年精神发育、人格成长;六是丰富全球公民的精神和艺术生活。这是联合国通过的议程对阅读重要意义的分析。我们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从历史上挖掘读书对人、对家庭、对民族、对国家的成长意义,在这方面写了不少书,都非常好,是对以上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全民阅读在中国的发展和新情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的传统和传承。早期由于中国造书的材料较少,比较昂贵,一个国家的书也就一两部,读书的人比较少,贵族皇族才能够读书,其他人不能读书。像先秦时期一个国家就一两本书,造起来是不容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已经开始读书,到孔子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一些读过书的人给没读过书的人讲学。书渐渐多起来,一些文化人、官员家里都有藏书,这些人利用藏书在唐宋时期开始兴办书院,这是中国比较早的读书。以后书越来越多,一些人开始藏书,中国很多藏书家在年轻时就开始藏书。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人民读书,第一个重大的文化建设是全民识字,办中学。全民识字课本,扫盲课本出现了。以后逐渐通过教育,通过图书馆建设,读书的渠道越来越多。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的条件越来越好,加上新千年的到来,党中央、国务院兑现承诺,准备发动全民阅读。2002年开始试点,深圳、苏州是开始全民阅读的试点地区。2003年为了配合全民阅读的开展,开始解决农村全民阅读,一个乡村的人肯定不可能到城里的图书馆借书,我们就搞了农家书屋的试点。这两项工作做好以后,我们在2006年发动全民阅读,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等10个部门联合倡议开展全民阅读,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条件,同时农家书屋工程开始建设,图书馆开始改造增容,阅读要有空间有书本。

 在配套工作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除了倡议以外,各级政府也制定相应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一是设立了全国的出版基金,目标是出版经典图书,设立功能图书馆,以便把我们祖国的文化遗产传承下来。二是建设农家书屋,为广大的农民创造阅读空间,同时开展社区书屋、职工书屋、军营书屋,覆盖了所有的基层。经过大约五六年的努力,我们一共建设国内书屋90多万个,今年上半年全国总工会表彰职工书屋建设的成绩。部队也召开了书屋工作的会议,为基层准备阅读的条件。三是进行了全民阅读的社会调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担了当时确定的项目。读书的效果怎么样,我们采取通过第三方的调查来评估。四是完善了国家支持政策,包括国家图书馆的建设,包括现在书籍的更新。图书馆书籍的更新都制定了政策,让人有书读。五是开展了全国的全民阅读活动,读书节、读书日、读书周、读书季,全国各地纷纷开展起来,所有的地区都有读书节、读书日或者读书周,北京、上海演变成了读书季,一年有几个季节读书的活动。六是评选书香之家,有的省现在已经有了书香之镇、书香之乡、书香之市,这些都有具体的指标来衡量。全民阅读已经纳入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006年12月,中央第一次发布了全民阅读的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全党的工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推动了这项工作。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纲要,把全民阅读作为“十三五”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全社会的推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知识界、高等院校等都有很多的议案、意见推动政府在这方面下力气做工作。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全社会各界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到2020年全国所有的省市都应该成立起全民阅读的促进组织,50%的地市级应该成立全民阅读促进会。之后,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法律,2016年通过、2017年3月正式实行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27条,对全民阅读作了具体规定。全民阅读现在是政府法定的职责,是必须要执行的一个法律。通过全民阅读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开展普法活动、科普活动、艺术促进活动等都进入了法律。2017年4月,国务院开始起草《关于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并在全国公开征求了意见,国家鼓励社会组织、个人支持全民阅读,国家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这个条例为什么后来没有公布,是因为有了法律,条例必须要根据法律来调整,因为法律是最高的规范,所有的条例都要与法律相衔接。现在通过的两个法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专门写了全民阅读、农家书屋、职工书屋这些保障体系;《图书馆法》的定位是服务全民阅读,服务全民阅读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责。过去大家把图书馆理解为藏书收藏的地方,现在改成为全民阅读服务的主要职责。中国政府把全民阅读纳入法治的规章制度,下一步全民阅读有法可依,有政策咨询,有业内和政府多少年来积累的经验,一定能够把它做好。

 2019年8月21日,一贯倡导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近平总书记到读者出版集团考察调研,了解出版业发展经营管理等情况,看望读者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10日给图书馆老专家回信要求图书馆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全民阅读是党和国家推动的利民利国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兑现对世界承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个展示。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民阅读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我们出版界、图书馆界、传媒界、教育界及社会各界都应该把这一件大事做好,这是善事、好事。

 新时代全民阅读要突出主题阅读

 今年我们进行了几项大的工作,第一件是在全党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二件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全国人民中传递我党所创造的革命文化基因,这是非常成功的一件大事。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趁势而上,通过全民阅读和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因,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创造中国特色新文化,这是全民阅读特别重视的。

 这几年我们在引导人民群众在主题阅读方面多下功夫,时机非常重要,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热情,今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整个全球有重大影响,中国的形象进一步展示出来。明年是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小康社会的建成,这进一步证明中国的理论、道路、制度、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广西参加了长征红色文化带的建设,为传承文化带的建设要把古今联起来,大融合的文化建设要把南北连起来,要把展示中国文化的三大标志工作做好,这些机会对于引导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的全民阅读年会,我们的组织者和出版者、推动者、参与者引导着大家往这个方向走,把主题阅读做得更好。在主题阅读方面我有几点建议。

 一是要往心里走。读书要用心地读,包括红色经典、红色历史、红色的故事,要把它读到心里去,融化到我们的血液里。要塑造传承革命、不忘使命的鲜明文化素养。

 二是要往深里走。阅读越深,对你思想产生的影响越大。很多革命前辈写的回忆录都是一本书引导他走向了革命的道路,读到心里去,读得深,理解了毛主席的思想。通过我们的阅读空间、讲堂、读书报告、专家学者领读理解红色经典、红色文化。

 三是要读实。所谓实是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全民阅读的各项要求,比如出版要提供精品力作,要围绕这些重大的历史节点做好主题出版,并大力推动。图书馆要把主题阅读放在突出的位置,为读者提供方便、公平,也注意《图书馆法》,图书馆里不分等级、不分身份、不分教育程度,大家是平等的阅读,图书馆要提供这样一个阅读场所,不排斥任何人。各种书店多功能阅读空间都要求开放好,提供更好的高质量的阅读服务,需要做得实实在在,不要搞成节庆的阅读。

 四是要做新。要用多种阅读的渠道平台帮助大家阅读,不排斥大家新的阅读方式,因为传播技术的革命开辟了不少的新平台、新渠道,阅读场在发生变化。对从事报纸、广播电视的同志来说,阅读场变了,要跟着阅读场变,如何把握读者原来习惯电视的那个时间呢,现在显然已经发生变化了。图书也是一样,不能光是拿一个纸本的图书看,而是要通过多种平台为大家推送知识。新的阅读方式要让观众接受,青年人现在79%转到新的阅读场,像我们固守传统阅读的人不多了,因此大家要多开辟创新阅读的频道。比如网络上读小说,网络小说现在已经占主导,中国的网络小说的出版已经成为世界四大文化品牌,好莱坞电影、韩剧、日本动漫、中国网络小说已经是世界级的水平。这些放在我们阅读组织引导建设的内容之中,大家也不要光盯着一种载体,要不断创新,内容要创新、渠道要创新、平台要创新、阅读的方式要创新,加速出版业改革,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出版什么,群众转到什么场我们就跟到什么场。阅读是永远不变的,但是阅读的载体可能发生变化,这是我们下一步推动阅读需要继续做的工作。

 希望出版界、图书馆界、各级政府党委部门在推动全民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服务。

 

 抓住新机遇 推动新阅读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李东东

\"\"

 金秋十月,我们欢聚在四季如春的美丽南宁,共同出席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谨代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年会的主办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人民出版社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们搭建了这样好的一个推动全民阅读的平台。

 党中央、国务院一向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与文化繁荣兴盛。自2014年起至今,政府工作报告连续6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坚定文化自信、开展全民阅读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在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期间,参与和见证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发展,在全国政协第十一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二次会议期间,我所在的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别一直在呼吁加快全民阅读立法。2016年,我们向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全民阅读立法的提案的界别提案》,这也是我们在两次会议里的唯一一个界别提案,表达了新闻出版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全民阅读立法的迫切希望。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草案已经国务院法制办审议,并原则通过。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中国上海周、书香八桂以及深圳读书月等全国各地书香活动踊跃开展,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热情,带领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大兴读书之风,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使阅读活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我们欣喜地看到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影响在扩大。在此,就推进全民阅读发展,我谈几点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加大优质阅读内容生产和推广力度。全民阅读的核心是内容,必须加强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进一步完善创作出版扶持和激励机制,加强对精品力作的宣传推广,拓宽渠道,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优质的内容。具体来说要努力抓好深化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主题出版物推荐工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抓住这些重大历史节点开展主题出版活动,发挥“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奖项的导向作用,发挥国家出版基金实施重大出版工程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做好“中国好书”、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等各类优秀出版优秀作品推荐工作,同时完善面向不同群体的优秀出版物推介宣传机制,推动优秀出版物展示展销常态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充分利用5G技术大力开展数字阅读。今年是我国5G元年,随着5G商用、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对数字类的生产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技术升级阅读深度数字化将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数字阅读应用场景将更为丰富。面对数字化发展新趋势,要大力推进数字化阅读发展,建立全民阅读数字资源平台,推进数字化阅读服务。加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全民阅读数字服务网络。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改善数字出版内容消费服务方式,提升公众数字阅读消费满意度,深入探索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数字化阅读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全民阅读的多媒体、多平台融合。

 三是发挥引领作用,推进全民阅读推广各项创新。鼓励和支持文化团体、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阅读推广机构,组织开展优秀阅读推广人、优秀阅读推广机构、阅读示范基地、阅读示范项目等推荐活动,更好地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工作。要组织记者深入街道社区、乡镇农村抓取第一手新闻素材,通过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把鲜活的读书故事、先进读书人物传递给广大读者,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多宣传读书陶冶情操、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等感人故事,做到有主题讲故事常流水不间断,让全民阅读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新时代我们要抓住新机遇,推动新阅读。

 

 享受阅读 享受成长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陆彩荣

\"\"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新形势下,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希望中国外文局以建局70周年为新的起点,把握时代大势,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外文局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主题图书,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外文局加快推动媒体融合,促进传统出版产业与新媒体业态的结合,加快推进与国际出版界的合作,联合建立了50多个中国主题图书编辑部,并在波兰、瑞士、泰国、秘鲁、墨西哥等国家合作建立了10家中国图书中心,为国外读者阅读中国图书打开了方便之门。在此基础上,外文局还深度挖掘图书产品价值,让优秀的出版物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和纽带。

 

 让阅读自由地飞翔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 潘凯雄

\"\"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多读书”,围绕着这一个“多”字,我的学习体会是:一是读书的人要多,即“全民阅读”;二是人读的书要多,即“博览群书”。

 关于“全民阅读”,过往已经说得很多了,大可不必再加赘述;而关于“博览群书”,说法也不少,而且还开出了不少药方,这个药方究竟要不要?如果要,到底又该如何开?由于“全民阅读”已成为当下的一门“显学”,因此各界为之而“支招”者也不少。常见的“招数”大致有“分级阅读”“分类阅读”“书目推荐”“知识服务”“精准推送”……凡此种种,各自有其道理有其依据,而且大多也都会拉上一两位著名人物来牵头以加重自己主张的砝码与权重。

 提出这些主张的初衷绝对都是善意的,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意义上也都有其积极正面的意义与作用。仔细分析起来,这些招数看起来虽各不相同,但隐藏其后的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切分与限制。形形色色的切分与限制,当然各有其存在的道理与长处,但既然有了切分与限制,那它们各自存在的道理与理由也就必然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于是关于阅读整体性与混沌性的客观规律就在这善意的切分与限制中被悄然消解和解构了,这未必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开卷有益”和“为阅读插上自由飞翔的双翅”,关键词“自由”二字,靶子就是冲着前面所言的种种“切分与限制”而来。

 

 阅读让我的人生丰富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湖北省文联主席 熊召政

\"\"

 我的青少年时代,几乎就是在阅读中度过。那个时代凡是能找到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不管是当代的、古典的还是外国的,我都找来读。

 当时,最折磨我的事情就是无书可读,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书,却又要限期归还。于是,我就经常抄书、背书。十几岁时,我背诵过《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古文观止》《文心雕龙》等。有一段时间无书可读了,我就背《康熙字典》,每天背10个字,坚持了一年。有天夜里,在一盏用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灯下,我在默写字典中生字的时候,突然一眼瞥见了放在一旁的《红楼梦》,我忽然想到,这《红楼梦》中用过的字,在《康熙字典》中都能找得到。字典中既然藏了一部《红楼梦》,就一定还藏着比《红楼梦》还要伟大的作品,关键是我们要找到语言排列的密码。想到这一层,我忽然开悟了,阅读就是寻找智慧的密码。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三年两载,而是一生的坚持。

 我步入文坛,首先是一名诗人,而后是散文家,然后才开始历史文学的创作。我花了10年时间,写了一部四卷本历史小说《张居正》,此后又花14年时间,创作了另一部四卷本历史小说《大金王朝》,两部书耗费我24年时间。我很想用我的一支笔,来描画中华民族的伟大史诗。

 

 陪伴阅读是职责和使命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白冰

\"\"

 儿童处于人生起步阶段,智力、知识、兴趣爱好、价值观都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儿童的阅读需要引领,需要陪伴。这种引领和陪伴可以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的图书,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提升阅读效率,使他们从亲子共读,逐步走向自主阅读,即使是在儿童的自主阅读阶段,也仍然需要成人的悉心指导。

 少儿出版社在陪伴阅读当中应该做好三项工作:第一,提供精品图书。精品图书是陪伴阅读的前提,作为少儿出版工作者,要把那些“激励人、感染人、鼓舞人、影响人”的优质童书提供给孩子和家长、老师。第二,要为作家、画家、专家和读者的交流提供平台和支持,组织作家、画家和专家进入书店、图书馆、学校、幼儿园和绘本馆。接力出版社每年都举办300多场活动。仅2019年,我们就开展了近300场落地活动,在陪伴阅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在新媒体时代,少儿出版要做好陪伴阅读,要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新平台,为陪伴阅读提供更多的媒介平台和媒介支持。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产品已经成为陪伴阅读的新的服务方式和新的服务平台,比如听书、知识付费产品、交互电子书、短视频等。

 

 阅读的偏向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于殿利

\"\"

 关于阅读,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因为诸如阅读是否需要大力推广、阅读是否需要推荐书目、阅读是否需要专家指导等,远没有形成高度的共识。至于人文素养阅读,就更莫衷一是了。阅读是人类的生存之道,考察人类需要阅读什么内容,也必须从这一基本需要出发。我认为第一是科学,第二是文学,第三是艺术。总体而言,这三类阅读是人类进化最需要的养料。

 科学最终养成人的种属特征——理性,因此阅读科学之书应是阅读的重中之重。文学图书可以培养人的情感,让人表达甚至宣泄情感。艺术不似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关乎审美,各种艺术的整个氛围都反映出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所产生的一种直接的喜悦。

 目前的阅读尤其是学生阅读,存在着一种偏向,那就是过分重视文学阅读,轻视了科学阅读,忽视了艺术阅读。科学应该是基本和根本的阅读,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必要的补充。令人担忧的是,社会、老师、家长都鼓励文学阅读,过多地推荐文学阅读书目,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文学阅读相比较而言是最轻松的阅读,文学阅读也是从孩童时代最先接触的阅读。艺术阅读?这是一个完全被忽视的话题,各类阅读推荐书目,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把艺术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门类,予以正式、郑重的推荐。

 

(本版图片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