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工作启动

发布时间:2019.12.0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杨晓芳      阅读:101次

  □杨晓芳

\"\"

“阅读,我与祖国共成长”书评征集活动座谈会暨颁奖仪式现场。

 

 这是一次书与人的对话。

 这是70年间几代人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记录。

 这是出版界、文化界、学术界及每个读书人、爱书人共同构筑的文化记忆。

 2019年4月至12月,一场名为“阅读,我与祖国共成长”的书评征集活动,以特有的方式,连接起了家与国、书与人。一本本对个人成长影响巨大的图书,一篇篇感情真挚的文字,唱响了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独特旋律。

 12月13日,“阅读,我与祖国共成长”书评征集活动座谈会暨颁奖仪式在京召开。现场,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李朋义,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人民出版社原社长黄书元,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汪晓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蔚华等嘉宾对此次书评征集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掀开未来进一步做好书评工作的新篇章。

 书评记录70年巨变

 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出版事业与共和国一起风雨兼程,从1949年全国出版图书8000种、总印数1.05亿册,到2018年全国出版新书24.7万种、总印数25.2亿册(张),出版业的极大繁荣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沉淀出一本本经典著作,浓缩着时代印记,凝聚着岁月情怀。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如何凸显出版行业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宏观的行业发展与具体而微观的个人感受相联系?作为新闻出版行业权威媒体,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以书评征集活动的方式作出回答。

 “阅读,我与祖国共成长”书评征集活动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导,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中国出版》杂志社承办,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

 “总有那么一本书,曾深深打动你、影响你。”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说,本次活动通过品书、评书的方式,展现个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脉联系,反映阅读对成长的重要作用,体现出版与全民阅读工作的价值。

 作为指导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领导对本次活动给予全程关注和支持,要求活动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线,注重导向性、时代性、权威性、参与性、互动性,把工作做实做细,精准引导阅读,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因此,除利用多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宣传外,《中国出版》杂志社盘活杂志社固有优质作者库资源,向各省出版发行集团、图书馆以及开设新闻出版专业的相关院校进行针对性约稿。

 这样的邀约得到了积极响应。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出版单位将其当作一次业务练兵,要求全集团编辑人员积极参与。浙江传媒学院划拨专项资金,争取到了浙江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及相关专家支持,组织“浙江省青年阅读节”为活动选拔优秀作品。江苏省淮安市图书馆邀请主办方组织有关专家为全市图书馆馆员举办“如何写好书评”专题讲座……在各方努力下,活动共收到来稿3341篇,得到了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这样的规模,据我了解,在近年来的同类活动中是不多见的。本次活动的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发扬。”邬书林说。

 “三评两核”确保推选质量

 3341篇书评,背后是几千名满怀热忱的读书人。面对这样的期许,主办方针对此次征文活动的主题及稿件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审规则,做到步步有流程,操作有规则,管理有依据,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为保证书评征集活动的正确导向、获奖作品的内容质量,《中国出版》杂志社邀请业界学界专家,组成初评评审组、复评专家评审组、终评专家评审组、审核专家评审组。同时,杂志社根据书评规范要求,制定了评分标准表,设定选书得当、主题鲜明、内容创新、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等具体条目作为评审依据。

 初评阶段评审主要侧重稿件的主题相关程度、文章结构布局及文辞通顺程度,共遴选出346篇稿件进入复评。复评阶段侧重主题的现实意义、价值内容与主题的结合程度以及观点创新性,选出251篇稿件。为保证评审结果的公平、客观,《中国出版》杂志社在初评、复评阶段结束后,均邀请外审专家对入选稿件进行二次审核。

 终评会上,书评征文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肯定,终评专家、出版人海飞不禁感慨道:“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从《红岩》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70年的主流好书都囊括其中,体现出了主流出版和主流阅读的意义。作者面非常广,所写的书评文采斐然,也给我们的评审增加了难度。”

 最终,通过对所评书籍代表性、典型性进行考量,专家组经过分组讨论、给出评审意见、汇总阐述、集体讨论,最终得出评审结果并经全体确认。复核审读之后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确定的获奖作品名单分别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微信公众号公示后,方予以公布。

 搭建行业沟通桥梁

 对于主办方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而言,举办这样的书评征集活动,其初衷绝不只限于品评文章,更是期望为行业送出几个“大礼包”。

 马国仓介绍,这次活动通过图书评论的方式推荐更多精品力作,引导出版单位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出版物;加强精准阅读引导,研究当前人民群众的阅读爱好与阅读需求,继续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发挥权威媒体优势,加强对图书评论的研究,探寻新形势下书评的新方式;搭建行业沟通的桥梁,打通作家、学者、出版人的界限,为新闻出版行业服务,为学术界、文化界服务,为广大爱书人服务。

 “我参加这次书评征集活动有个意外收获,非常高兴。”汪晓军说,读书评,主要是开阔视野、获取信息。在担任征文评审专家时,一篇入选书评《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评〈强军论〉》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中《强军论》的作者是一位军事理论研究专家,而出版社正好在为一套重点图书寻找相关作者。通过《中国出版》杂志社的牵线,双方已经达成合作。

 而在主办方收到的反馈信息里,在评审过程中或是通过《中国出版》杂志征文专栏,被文字打动,迅速下单买书的评委和读者比比皆是,活动对阅读的推动切切实实。

 更务实的建言献策来自于12月13日在京召开的“阅读,我与祖国共成长”书评征集活动座谈会暨颁奖仪式。朱永新关于出版社社长、编辑要带头为自己做的书写书评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赞成。而挖掘和培养优质书评人队伍、形成整体运行机制、发挥媒体力量的观点,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70年的辉煌已载入史册,出版与阅读的今天正在我们手中创造,阅读无止境,未来更美好。

 

\"\"

 

邬书林(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这次“阅读,我与祖国共成长”书评征集活动是近年来出版界、书评界规模大、主题突出、影响好的一次重要活动,对更好地把书评工作和出版工作结合起来,与阅读工作结合起来,推动我国出版繁荣发展很有意义。活动将评书、读书和作者自己的感受很好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出版界、学术界、文化界要高度重视书评工作,充分认识开展书评工作的重要意义。书评工作是推动创新、文化和学术繁荣发展的有效工具。古今中外所有的重要学术进展都离不开书评。书评第一要义是通过学术争鸣推动创新、宣传真理、传播知识、陈述事实。这一点是书评工作的根本。

 书评在引导出版方向、引领阅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好书得到推荐,坏书得到批评,是开展书评工作的重要一环。我国每年有几十万种新书出版,哪些书值得看,要通过书评做好引导工作。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每月发布“中国好书”月榜,每年“4·23”世界读书日发布上一年度“中国好书”榜单,就是为了把好书推荐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21日在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特别强调,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这为出版界、阅读界、评论界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书评工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要求,去思考、定位、谋划、落实。

 书评工作是提高出版质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庸俗出版的利器,批评不良倾向,提倡精品出版,推出高质量作品,是书评工作的应有之义。如果没有好的图书评论,让那些平庸之作充斥出版市场,将是对老百姓极大不负责任。去粗取精,让不良出版倾向及时得到批评,以利于我们提升出版水平。

 国外书评有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我们不妨借鉴研究。一是重要出版机构新书发行前,先要送独立书评人和重要书评媒体;二是重要媒体都有书评版,有一套相对稳定的选书、评书机制;三是重要学术期刊有书评专栏,对本学科的重要图书作出权威评论。 

\"\"

 李朋义(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说起书评对于指导阅读的重要性,我是深有体会的。30多年前,我在英国求学期间,当面对浩如烟海的专业书籍,我陷入了如何选择阅读书目的困惑时,我的导师给出了两条建议:一是通过图书评论可迅速准确判定一本书的价值水准;二是从图书的索引中获取有价值信息。

 

\"\"

 黄书元(人民出版社原社长):这次活动,得奖者当之无愧。具体来说有两点。第一是“广”,参与者涉及行业领域广,在出版业同行之外,既有大学教授,也有中小学老师,覆盖工农学兵商各个群体;所评图书面广,既有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也有多年来的经典文史著作。第二是“深”,作者在写作书评时感情真挚,对书的评价分析,认识很深。向所有获奖者表示祝贺。

 

\"\"

 汪晓军(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这次书评征集活动主题鲜明,参与者范围广泛,审读筛选细致、严格,真是很成功。在之前的评审中,我还从参评作品中发掘到了《强军论》这本书的作者——一位军事理论研究专家。我们已经约请其撰写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思想的专著,这是我参加这次书评征集活动的意外收获,非常高兴。

 

\"\"

 周蔚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的评审工作,我的感触还是蛮深的。这次活动导向正、内容新、范围广、水平高。今年“中国好书”的年度评选,把书评作为图书入围的重要参考指标,由此可见,书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感谢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国出版》杂志社为出版界、阅读界做了这样一件好事,也希望今后把这件好事继续做下去,祝愿越办越好。

 

\"\"

 周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出版社推动全民阅读最好方式就是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图书。西南师大出版社每年为读者提供3000多万册图书,在基础教育、美术、音乐、教师教育方面颇具特色。出版人应该带头阅读,以撰写高水准书评增强图书的社会传播力,从而助推全民阅读。2019年,出版社利用各种平台刊发书评50多篇,举办新书发布会、阅读分享会40多次。作为此次活动的协办单位,接下来,出版社还将把这次活动的获奖书评结集出版,用出版的声音为全民阅读贡献力量,给读者奉献更多的优秀出版物,带来更美好的阅读体验。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见习记者杨志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