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爱和生命守护敦煌
发布时间:2019.10.2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齐雅文 阅读:117次
□本报见习记者 齐雅文
樊锦诗,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敦煌的女儿”,她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敦煌,为敦煌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0多个春秋,并且还在继续作着贡献。改革先锋奖章、“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等多项荣誉接踵而至,她始终宠辱不惊,拼尽全力把莫高窟的文物保护事业推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新书发布会近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该书由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口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撰写。面对大家的称赞与崇敬,樊锦诗是谦虚的,对她而言,她一生挂念的,至今仍在为之奔走的,仍是敦煌。
毕生精力献给敦煌石窟
“用4年的时间,为这样一位令我发自内心尊敬的人写一本传记非常值得。她允许我问,也允许我写,给予我创作的自由。”顾春芳说,《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不仅是樊锦诗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几代莫高窟人献身大漠的一份历史见证。为了保护莫高窟这座人类绝无仅有的人类文化遗产,无数的莫高窟人甘愿献出自己的一生,这是莫高窟人留给民族和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樊锦诗说,出版这本图书是她不可推卸的责任。千年前的古代艺术家留下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老一辈的莫高窟人无怨无悔地把青春、把一生奉献给敦煌,她要把老一辈莫高窟人的工作精神告诉世人、留给后代。樊锦诗的一生,也伴随着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她觉得有义务把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化为文字,为敦煌留史。
直面读者讲述背后故事
在《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中,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书中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出版方译林出版社人文社科出版中心主任陈叶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书中既有关于文物考古方面的专业问题,也有敦煌背后的感人故事,再加上顾春芳老师的优美文笔,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能读懂书中所写。”
顾春芳介绍,樊锦诗对于敦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阶段思考,以及未来遗产保护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了真实的呈现。樊锦诗是第一位做出莫高窟考古报告的专家,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意义重大。樊锦诗在书中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她关于石窟寺考古的全部思想和观念。此外,关于世界遗产的保护,如何在遗产保护过程中建设数字化保护工程?很多高科技的保护工作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樊锦诗的回忆也具有档案的价值。这一探索过程倾注了她毕生的心血,书中对此也进行了总结。
几代人接力传递敦煌精神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深挖莫高窟的重要价值和敦煌研究院的重大事件,将樊锦诗的个人命运与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把樊锦诗对于文物保护事业的所思所想真实地表达了出来。
樊锦诗与敦煌密不可分。如果脱离了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就写不出一个真实、完整的樊锦诗,顾春芳深知这一点。为此,她找来樊锦诗全部的著作、论文以及演讲稿,理清她在学术上始终关切的核心问题,在敦煌学研究上已经或试图突破的问题,在遗产保护方面主要抓住的问题,以及她在时代转型时把握的重大问题,不断熟悉樊锦诗的学术思想、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不仅是樊锦诗的个人回忆录,还是敦煌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发展史,更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亲历记。几代敦煌人的努力坚守,会通过记忆将这份精神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