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对个人一等奖徐德霞: 通过比赛进行系统总结和提升
发布时间:2020.03.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李美霖 阅读:135次
编者按 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印发《关于表彰第七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暨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获奖代表队、获奖人员的决定》,对获奖人员和获奖作品予以表彰。在此次比赛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贺振雷、科学出版社王运获得了编辑个人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徐德霞、北京出版集团冯姝玲获得校对个人一等奖。本期人物专版将镜头对准这4位获奖者,且听他们说说获奖的心得感悟,听他们娓娓道来与文字打交道的那些事……
□本报见习记者 李美霖
我一直坚信,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个人单打独斗的结果。
——徐德霞
在第七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暨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校对徐德霞获得校对个人一等奖。谈及参加编校大赛的原因,徐德霞表示,“通过参加比赛,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和提升,有助于以后更好、更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对校对身份的认知
“校对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的编辑工作,是学识性、文字性的创造性劳动。”谈及对校对工作的认知,徐德霞表示,校对不是简单的机械劳动。对于书稿质量,校对和编辑承担同样重要的责任,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书稿质量。
在工作中,徐德霞是一个较真的人,对书稿中有疑问的地方,不弄清楚绝不罢休。徐德霞说:“凡是跟出版工作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我都会认真学习,不囿于编校书稿方面的内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会认真反思,总结错误类型,下次绝不再犯。”
“我觉得全国图书编校大赛考察的是个人工作能力,它是对平时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反映,只要平时工作做好了,成绩应该不会差到哪儿去。”在整个备赛过程中,徐德霞抱着提升工作能力的心态,遇到平时不熟悉的内容,她会格外留心学习。
徐德霞认为一名合格的校对人员应当具备这样几个基本素养:第一,三观端正,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能把握正确的导向;第二,熟练掌握校对基本规范、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校对方法;第三,熟悉计算机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减少稿件差错;第四,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发现基本的知识差错、事实差错等;第五,有统筹管理能力,能合理安排稿件,统筹时间,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第六,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掌握行业新知识、新动向。
对编校大赛的理解
在此次大赛的试题中,融入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思想、新成就等方面的知识,突出了导向把关、内容优化等方面的要求,如何看待这些创新内容?徐德霞表示,导向把关是出版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这次竞赛融入十九大以来的新思想,是为了引导我们平时注重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把好书稿的政治关和导向关,为社会提供健康、积极的出版物”。
据了解,此次大赛试题更注重对工作能力的考查,实践性比较强。对此,徐德霞认为,“全国图书编校大赛的主要意义在于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出版社重视出版物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培养优秀的出版人才。”
对团体精神的认同
在工作上徐德霞是一位优秀的校对,在生活中徐德霞还有一个新的身份——准妈妈。“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和宝宝一体,为一件事情而努力,一生可能也就一次,很珍贵的。学习中还能顺便进行胎教,何乐而不为呢?”回顾整个参赛历程,徐德霞如此感慨。
在徐德霞备考的日子里,周围的同事纷纷提供零食、水果,给予情绪安抚。在集中学习期间,更是主动帮助她处理工作事务,减少了这位准妈妈的后顾之忧。
进入决赛阶段,人大出版社开展了集中培训,请优秀的导师对选手进行指导,系统学习出版方面的知识。“我一直坚信,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个人单打独斗的结果。”徐德霞坦言,此次获得编校大赛一等奖,离不开人大出版社素来重视编校业务能力培训,邀请各领域专家开展讲座,为员工提升编校能力提供机会。
此外,人大出版社还建立了导师传帮带制度,一对一帮助新人成长。徐德霞说:“我们有十分优秀的导师队伍,他们都是历届韬奋杯的获奖选手,工作能力很强。”
“我们也很注重平时工作的锻炼,注重学习和积累,永远保持学习热情。在日常工作中,社里高标准、严要求,使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培养了较强的能力。”徐德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