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数量创近5年新高,经过17年发展,主题出版已成为最重要出版类别—— 如何做有价值的主题图书

发布时间:2020.07.0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刘蓓蓓      阅读:129次

□本报记者 刘蓓蓓

中宣部近日发布了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125种选题入选,这个数量创下了近5年的新高,这反映了行业对于主题出版的高度重视,也显示出主题出版质量的不断提升。从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始主题出版工程以来,经过17年的发展,主题出版已成为出版门类中最为重要的类别。对于出版单位来说,大力发展主题出版早已成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文化出版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更是时代对出版人提出的要求。

当下,更值得探讨的是,如何做有价值的主题出版物。《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以同题问答的形式,采访了江苏人民出版社、天地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请他们分享了对主题出版热点问题的思考。

 

受访人

\"\"

  天地出版社社长 杨政

\"\"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王保顶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龙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郭晓明

 

今年是主题出版大年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已经过半,据您观察,今年主题出版将呈现出什么特点和态势?

郭晓明: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主题出版大年。从公布的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数量来看,上报主题出版选题、入选数量等均为2015年以来之最。可以估计,这一两年将有数量可观的主题图书奉献给读者。

主题出版从宏观阐释向微观叙述转变,强调内容有新意、理论有深度、写作接地气、形式有创新。今年大量涌现各类脱贫攻坚、抗疫的纪实文学和感人故事集,表现出“既有长镜头也有小切口,既接天线也接地气,既有意义也有意思”的特点。可以预见,今后主题出版将更加关注基层一线典型事件和先进人物的故事。

主题出版形态逐步由传统出版向融媒体出版转变,更多读者喜闻乐见的新型主题出版物大量涌现,这将是主题出版未来发展的趋势。新兴出版产品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海量读者聚拢,全时段向其传播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起到了一般主题图书无法媲美的效果。

何龙:上半年的出版工作虽然因疫情而受到较大影响,但我认为主题出版工作仍保持着快速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主题出版物无疑是上半年最大的出版热点,集中体现出我国出版人在践行使命担当方面所做的努力。

不能从概念到概念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主题出版叫好又叫座,是出版社策划图书的追求。但是主题出版多是围绕国家重大主题进行策划,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我们常说要以小切口关注大事件、以讲故事增强可读性,但是小切口怎么找、故事又如何讲,请谈谈您的想法。

王保顶:所谓双效俱佳,我认为主题出版不能从概念到概念,既然是宣传主题,那从策划之初就应该考虑到这些选题的针对性。以前大家会认为主题出版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如出版一些部门的经验总结、案例汇编等,这样的书印数低、影响力小,但现在我们是主动策划,积极约稿,立足于当下的现实问题,让主题图书具有启发性、参考性和指导性。

何龙: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本质仍是童书,面向的读者是广大少年儿童,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站位、能力和方法,充分尊重青少年的审美心理,让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引起共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出版物的教育引导作用。概括起来,一是筑魂魄,要有紧扣新时代脉搏的深度;二是接地气,坚持以广大青少年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润物细无声;三是聚人气,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以作者的影响力、设计的美观度、内容的创新性吸引青少年阅读,兼顾内容与市场双重考验,努力做到让主题出版物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

郭晓明:主题出版有较强的时效性,出版社必须有前瞻性的眼光和长远规划的能力。出版社要重视学习中央相关文件,保障主题图书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深度;学习调研社会热点,强调主题图书策划的人民性,带着问题意识策划选题;学习和关注世界发展趋势,树立大格局、大视野。

主题出版还要结合出版社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出版优势。比如我社的主题出版就是借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及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传统优势,开发与我社专业领域相契合的主题出版物。

注重向长远布局转变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主题出版有很强的时效性,谁抢占了先机,谁就赢得了主动权。但是往往为了抢速度,出现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既响应节点与主题,又能够站稳市场乃至形成经典的主题出版物,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杨政:主题出版要有温度。我理解这个“温度”有几层含义。一是选题内容有温度,即紧跟党和国家的热点方针政策,紧跟重要的时间节点,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前瞻性,提前规划,率先布局。二是运作要有温度,落脚点在“及时”二字。抓到选题,各环节及时跟进,为出精品、出好书做好保障工作。图书出版后也不能松懈,只有不断挖掘其内在生命力,才能让一本好的主题出版物时刻保有温度。三是营销要有温度。天地社坚持对主题出版读物进行市场化运作,采用全媒体、全渠道营销的方式,依托强大的发行优势,让主题出版物从以公益出版为主转变为“双效统一”的优秀图书。

郭晓明:主题出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旦活动结束、时间过去、问题热点转移,这类题材的出版物的出版和销售周期也将随之受到影响。因此,在时间上,要注重长期规划与年度规划相结合、与重要时间节点规划相结合;注重从短期之作向长远布局转变,告别临时赶节点式的出版策略,向纵深挖掘,向深耕战略转变。过去,主题出版物被认为是应景的出版物,常常要靠赶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来彰显价值,因此也常常是在短期内策划并完成创作的。随着主题出版物内涵的扩展,特别是一些体现国家意志的选题以及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题,其特质决定了需要沉下心来倾注多年心血去完成。

王保顶:主题出版实际上分为常规性、重大节点两种,常规性选题比如学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等,我们作为统筹规划、长期坚持的内容板块,坚持高标准、权威性和原创性,日积月累,形成规模效应。重大节点的选题,坚持早谋划、早落实、早出版,否则被动应付、错过时机,既无社会影响,又无经济效益,无法形成持续性。

靠机制也靠成就激发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如何从机制上,提高编辑策划主题出版的积极性?

何龙:长少集团近年来持续完善主题出版生产工作机制,正式组建精品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团队既包含社领导与资深编辑,又聘请了多位业界知名的专家顾问。我们将每年的主题出版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由社领导亲自下场抓规划、抓实施、抓质量、抓宣传、抓奖励,并将主题出版工作列入年度考核计划。同时,我们花大力气组建了集团审读中心,进一步加强审读、校对力量,严守导向、质量两个底线,做好主题出版的基础性保障工作。

为提高编辑策划主题出版的积极性,长少集团从2019年开始将社会效益考核比重提升到50%以上,并将主题出版工作列入各编辑部门的年度考核计划,成为考核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并设立了主题出版专项奖励,以此鼓励、推动编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主题出版工作,打造优质主题出版物。

王保顶:提高编辑的积极性在绩效考核上加大奖励力度仅仅是一个方面,一个优秀的编辑要善于研究主题出版的内容,开拓思路,专研选题,选取好的切入点,做出有特色、有分量的图书,这是对编辑自身功力的修炼,自我成就的肯定,奖励和荣誉也会随之而来。

郭晓明:人大社制定了《主题出版管理办法》,在年度图书出版评估考核中逐渐加大主题出版的权重,鼓励分社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每年梳理出未来一两年乃至三五年的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节点,提醒编辑及早策划选题;由社长组织多次召开主题出版专题规划会和研讨会,加大对主题出版的统筹规划力度;对于策划出版优秀主题出版图书的编辑予以一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