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显示 “创新活力”“考核办法”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8.2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章红雨      阅读:154次

□本报记者 章红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发布了《2019—2020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囿于疫情,出版产业如何突围?未来五年,出版业如何谋划?针对业界关心的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2019—2020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范军。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2019—2020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主报告里,有一半的笔墨对2019年出版业发展情况加以分析。在您看来,2019年有哪些亮点可圈可点?

 

范军:2019年,我国出版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提升原创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增强供给效能,推动出版实现高质量发展,展示了时代新成就、体现了时代新风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讲故事》等一批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版物深入人心、远销海外。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推出了一系列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精品力作。

随着《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社会效益考核体系的基本形成,为政治导向的强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产品结构的完善、专业特色的形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提供了思想引领与制度保障。

出版单位持续探索发展路径,在产品形态、服务模式、平台渠道、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快融合。在5G技术即将落地的大背景下,出版企业将文字、音频、视频、AR/VR等各种内容产品形态统一布局,加大了新媒体、融媒体产品、平台、接收终端的开发创建力度。

农家书屋提质增效,数字化建设形式多样、势头良好。全民阅读纳入法治轨道,目前,我国已有9省5市颁布并实施了全民阅读法规。

版权输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中国书架”落地境外,讲述精彩“中国故事”,全方位、立体化的出版走出去传播体系逐渐完善。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目前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考核整体情况如何?下一步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

 

范军:随着2019年中宣部《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出台实施,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进入全国性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阶段。

下一步,一是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基础理论、考评机制、考评标准、考评结果运用等关键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最新评价考核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一批有决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二是完善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工作,着力建立健全“双效”一体的综合评价考核机制和相关政策措施,落实社会效益考核权重要求。三是加强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结果运用,与人员薪酬、评奖推优和各类政策资源有效使用结合起来,推动出版单位在社会效益首位导向下深化内部机构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四是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前提下,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图书出版单位、报刊出版单位、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办法,完善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理顺管理体制、考评机制,不断提高考评工作科学性、有效性。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怎样降低损失、复工复产?

 

范军:疫情给出版业带来了很大冲击,需要化危为机,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疫情期间,由于不能和读者面对面接触,出版社和书店通过网络加强了与读者的互动,一时间,实体书店上线“求生”成为行业热点话题。已有线上业务的实体书店更是加大运营投入,以期提升特殊时期的销售业绩。出版社也在线上业务加大投入,多种类型的图书推介和直播带货活动大幅增加。电子书、有声书回避印刷、物流、实体书店等需要人工实现的环节,充分展现出了其效率高、成本低、传递快等优势。读者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通过电子书和有声书丰富精神生活,在“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中,用电子书辅助教学。这一方面提升了电子读物的需求量,另一方面也利于培养读者的电子阅读习惯,为将来扩大电子书和有声书市场提供机遇。特别是以教材教辅为主的出版社,原先配套纸质教材建立的线上平台,在这次“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将来更好地进军在线教育领域奠定基础。“直播营销”的图书销售究竟是临时举措还是会成为出版企业的长期做法,都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制定之年,未来五年出版业如何繁荣发展?

 

范军:“十四五”时期,出版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找准出版业的定位,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重大工程及项目。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确保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稳中求进,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促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R/VR等在出版业的应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加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眼提高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让中国声音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