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书展:见证阅读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0.08.1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李婧璇 王坤宁 张君成      阅读:99次

□本报记者 李婧璇 王坤宁 张君成

\"\"

  8月12日,2020上海书展社科精品馆内,码放整齐的主题出版物前围着很多读者。

  本报记者 李婧璇 摄

 

8月12日,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在读者的翘首期盼中拉开帷幕。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上海市民,终于盼到啦!把书展作为提振行业信心和力量的全国出版界同仁,终于盼到啦!2020上海书展,向我们证明着阅读的力量——生活中不可或缺,滋养我们不断成长。

安全安心逛书展

实名、预约,应对疫情防控,今年的上海书展以安全为要,凸显抗疫力量。

8月12日上午8点,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的参展入口处,戴着口罩的众多读者呈一字长队排开,秩序井然地等候入场。由于限流举措的推出,往年排个三五圈的长队消失了。

“我们能在书展首日就来逛逛,真的是太幸运了。”排队入场的孙阿姨开心地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说,“我的一些朋友都没抢到票,无法进场,还让我帮他们拍点照片、视频,带上几本书回去,‘填补’一下他们的遗憾。”

位于书展南北入口处的蓝白两色安检棚里,装载有智能人体安检系统。读者只需经过其中,就可以实现无接触安检,快速且高效,“真的很便利!”“书展上的安全防疫‘黑科技’!”不少市民感慨道。

相较于往年,今年的展馆设置减少了货架,拓宽了通道,针对活动区、收银区、互动区等人员可能密集的区域设置的1米栏、警示地贴,由开放式调整为隔离式的活动区,各主要展馆设立的防疫工作站,货架上“防疫抗疫 人民城市”的招贴……场内穿着亮黄色马甲、背后写有“防疫监督”字样的工作人员,既督导场内安全防疫秩序,又为逛展读者提供防疫物资需求服务。“我们就是要确保大家安心逛书展。”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国辉看来,这些防疫细节非常务实,起到了实际效果,“充分体现出上海人行事的规范”。

减数提质回馈读者

由于疫情防控限流,今年的入场读者数量远远不及往年,但是进场的读者热情丝毫未减。刚刚拿到同济大学建筑学录取通知书的小伙子孔维康笑着说:“我今天逛展给自己设定了购书目标,不达目标、买不到自己心仪的图书,绝不罢休。看到这琳琅满目、品种丰富的图书,我的目标又怎会达不到呢!”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各家在书展主会场呈现的图书品种及阅读活动数量均有所压缩。面对上海读者高涨的热情,大家减数量、提质量,以高品质图书和活动回馈读者。

“我们这次参展,带来的重磅新书有莫言的《晚熟的人》、张炜的《斑斓志》等,以及‘哈利·波特’20周年纪念活动等。”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表示,“书展上各项安排井然有序的活动以及读者所涌现出的热情,让我们看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们的阅读生活正在回归日常,这也是人文社在上海书展所做的一次有益尝试。”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虽然到场的读者人数少了,但是我们对于上海书展的期待一分未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义望告诉记者,此次上海书展,三联精心筹备了11场活动,邀请江晓原、辛德勇、毛尖等与现场读者互动,“就是为了满足高品位,甚至可以说略显‘挑剔’的上海读者的阅读需求”。

中信出版集团的展位前也对所展陈图书进行了精心分类推荐,主题突出,一目了然。“我们现场的工作服务人员,力争在一分钟内让读者明晰我们图书的看点。”中信出版集团发行二部销售经理郭莹告诉记者,此次中信出版集团携带1046种图书参展,涉及经管、社科、科普等方面。

借书展提振信心

对于上海书展,出版人可谓是期待满怀。

“经历了上半年疫情,大家都期待借助上海书展提振行业信心。对于全国独具规模、读者有口皆碑的上海书展,大家都期待满满,也希望上海书展能够带动下半年其他省份重要的书展。”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笑着对记者说道。已经连续参加了16届上海书展的他,依然热情不减,在自家展位前翻看着参展的新书。

“上海书展,可以说是国内最有效的一个书展。”在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看来,举办多年的上海书展已形成自身非常明显的三个优势,第一,对全国出版社的影响力,“大家都乐意来、主动来,上海书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和特色”。第二,上海书展上举办的活动非常有效果,“上海书展的读者热情之高,难得一见”。第三,上海书展的读者具有较高的阅读层次和文化品位。在徐海看来,这些都促使上海书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书展之一。“我今天在逛主题出版展览馆时,一位70多岁的读者跟我探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红色上海’果真名不虚传。”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展位前,74岁的上海市民卢大爷拎着刚买的书,一边歇歇脚,一边仔细翻看自己购买的书单,记者凑上前一瞧,有《我是故宫“看门人”》《共和国历史珍贵瞬间》《红色的起点》等。“我年轻时在工厂上班,退休了终于有充裕的时间读点自己感兴趣的书了。”卢大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