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范用逝世十周年纪念展在沪举办
发布时间:2020.09.1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金鑫 阅读:89次
□本报记者 金鑫
纪念展上,一面时间墙展示了范用为出版事业奉献的一生。
徐鑫 摄
巴金在给他的信中叹服:“真是第一流的纸张,第一流的装帧!是你们用辉煌的灯火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著引进‘文明’书市的。”杨苡对他说:“封面就照你的设计,棒极了!”而他自己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封面也很漂亮。”
他就是出版家范用。
今年是范用逝世10周年。近日,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6家单位在沪举办“为书籍的一生——范用逝世十周年纪念展”等活动,缅怀这位把毕生心血奉献给出版事业的出版大家,同时也希望通过重温范用的出版传统,对今天如何做出版有所启发。
记者在纪念展现场看到,展览以范用生平为起始,将他的不同身份分章呈现:革命者范用·最初的梦、编辑出版家范用·书情与友情、杂志家范用·读书无禁区、作家范用·赤子之心、书籍设计艺术家范用·叶雨书衣、范用珍藏。通过书信、书稿档案,以及范用珍藏的实物等,领略范用做出版的精神和要略。
通过展览可以看到一个爱书、也爱书的作者的范用。他一直工作在编辑出版第一线,从联络选题、激发作者灵感,具体到起书名、版式设计、选纸,每一个环节,无不关心,无不精通。巴金、夏衍、唐弢、黄裳、黄永玉等众多大家都是范用的作者兼朋友。“他总是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凭借敏锐的眼光和成熟的技巧,帮助处理各种困难而棘手的问题,对他们付出最真诚的理解与支持。”三联书店原副总经理、副总编辑汪家明说。
这从范用和陈白尘的交往中可见一斑,两人的45封信笺谈及书稿的方方面面。范用在一篇文章中说:“一些前辈,在晚年勉力写作,留下的著作,是不可估量的财富,尽力出版,是对前辈的尊重……稿子在我的手里,仿佛捏着一块红炭。”
范用正是怀着“像捏着一块红炭”的紧迫心情,快乐地奔波着,走过了“为书籍的一生”。
这些尘封在“档案”中的往事亦可从四卷本《范用存牍》中进一步了解。
纪念展揭幕当天,《范用存牍》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书中所收录的信件是从范用精心保存的近2000封来信中挑选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30年代到2009年,大多写于1978年以后。书信内容所涉及的主要是书籍出版的事情,信件里有披露《傅雷家书》的来龙去脉,《读书》杂志的光彩与坎坷;保留了《随想录》《懒寻旧梦录》《干校六记》《云梦断忆》《一氓题跋》《编辑忆旧》……从曲折有趣的出版故事中,可以看到范用作为文化寻矿者、发现者的执着和赤诚,以及他作为出版者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关注与思考。
纪念展开幕当天,还举办了“三联书店与进步出版传统”论坛。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总经理董秀玉回忆,1985年,范用临退休前还在为三联的长远发展规划,他主张出版社应该出一些人家不出的、有重要价值的书,应该出丛书、丛刊、系列书。“他的很多想法都很新。”汪家明则回忆了范用抄信的故事。“我看了着急,说我拿去扫描一下,他就要抄,他要以此重温跟这些书友、同事的感情,所以抄得格外认真端正。他是带着感情、理想做出版的。”现场的年轻编辑说,从中感受到老一辈出版人对出版的真挚情感、对出版事业的兢兢业业。
正如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在纪念展开幕式上所说,在出版界,还有许多和范用先生一样的老出版人,他们以出版为毕生事业,以昌明教育、启蒙民众为毕生追求,一生忠于职守,艰苦奋斗,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对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推动时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的高尚品德值得一代又一代新闻出版工作者学习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