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对冲疫情影响 “内外兼修”实现逆势上扬

发布时间:2021.03.0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本报记者      阅读:88次

 编者按 1月25日,《出版周刊》报道了7家排名在行业前列且同比上年增长的出版社,一探它们逆势增长的秘籍,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许多读者期望看到更多这方面的报道。因此,我们继续在出版物信息与数据技术服务商中金易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2020年出版机构销售前50名的名单,以及开卷、当当、京东的相关榜单中,选出5家出版社,去找寻它们的增长规律。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每位编辑都可以是主播

□本报记者 李婧璇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营销团队将一些图书的主战场放在了抖音平台,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供图

 

【看点】 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经济效益同比增长16%,各项指标均创造了历史新高。疫情期间,出版社共做了150多场直播活动,促进了图书的销售和引流。

 

2020年全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经济效益同比增长16%,全年稳中有进,各项指标均创造了历史新高……2020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实体书店销量下滑严重,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实现了逆势增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应急小组,完成防疫科普挂图《科学防护“疫”问医答》与科普折页《科学防护战“疫”必胜》的开发、印刷与配送,免费发放1500万码洋的宣传产品,冲锋在科学战疫前线。

“我们在做好社会效益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全年生产经营发展思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经理周少敏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线上营销渠道的开拓和完善,提升各子公司的服务能力,这是实现出版社逆势上扬的重要手段。”

以销定产

重新布局营销渠道

据周少敏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自2015年以来重新布局营销渠道,一方面组建了出版社的自有旗舰店和微店,从平台搭建、话题热度、受众引流、活动曝光等多方面提高旗舰店的等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出版社大力引进优秀的新型营销人员,这些人才不仅要了解图书的销售规律,要懂得新媒体渠道的营销规律,更要有图书出版经验和创新意识,“出版社在此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

“全社员工一盘棋。”周少敏表示,技术手段的更新让旗舰店成为出版社对外的线上窗口,而全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了解新理念,实现了初步转向。

“通过线上新媒体渠道的销售,团队逐渐积累了经验,开始由图书的后端向前端转移,这样做的优势在疫情情况下凸显,线下销售业绩的下滑反而给了线上更多的发力机会。”据周少敏介绍,社里所有的重点图书,只要在新渠道运营范围内,发行营销团队都会在图书开发前端介入,为编辑部提出关于渠道的建议,包括开本、定价、书名、形式、图书的运作、文案的调整等,“在图书策划的初始阶段就将营销策略穿插到每一个时间点,以销定产”。

品效合一

树立产品思维运营

在新媒体渠道逐渐打下规模的基础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营销人员还努力寻找多种分销渠道,与多家公众号建立长期的业务关系,梳理自有产品以寻找和开拓与“大号”的合作,将重点图书首发放在了新媒体渠道上,追求品效合一。

“用产品思维运营社重点图书。”周少敏表示,基于这样的销售思路,发行营销团队确立了“金字塔形”的产品销售模式,即“分阶段、分梯队做好销售,控制好产品的销售节奏”。他以《DK博物大百科》为例,该书前期的新媒体渠道营销为后来的电商营销打下了坚实基础,电商平台承接了新媒体的流量,实现了“当下转化”,该书由于备货充足,并未因疫情影响而断货,相反在京东、当当等各大平台销售成绩表现优异。“2020年出版社已经实现了线上与线下7∶3的销售比例,圆满地完成了销售转型。”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在深耕传统电商的基础上,还积极建设和拓宽图书的传播平台。据周少敏透露,2020年出版社在继续完善众筹、直播、抖音等模式,在摩点等平台对图书进行前期的预热和宣传;重视抖音、天猫等直播带货渠道,出版社发行营销团队将《揭秘身边小百科》等图书的主战场放在了抖音平台,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出版社还与知名主播团队等机构密切洽谈,同时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开展直播,并培养出版社自己的直播人员,打造“每位编辑都可以是主播”的概念。“在2020年疫情期间,出版社共做了150多场直播活动,促进了图书的销售和引流。”

借力技术

促进融合发展

正所谓危机中育新机,疫情成为检验各家出版单位融合实力和成果的“练兵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借助新技术的优势,促进融合进程。“各子公司发力,提升了各类项目的执行力与服务能力。”周少敏向记者介绍说,疫情期间,从2020年元旦至7月9日,出版社充分利用各子公司“科普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等平台共刊发相关内容报道121033篇次、视频1497个,主持和维护微博话题41个,浏览量超61.85亿次。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还通过自有的数字出版团队——中科数创团队、中科科界团队,努力实现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不仅开发了大量的音视频内容、线上的培训教育课程,而且还与喜马拉雅、政府机构等多渠道进行深度合作。如出版社根据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王晋康所写的纸质书《寻找中国龙》为基础,制作了一些动画片,受到了小读者的喜欢,从而反向促进了同名纸质书的销量;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团队制作的动画片《酷杰的科学之旅》在北京地铁4号线免费循环播放,实现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将作家艾伦·麦克法兰的作品《给莉莉的信》拍成了动画片,再将动画片转为纸质书,形成了“动漫+图书”的联动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回望过去收获颇多的一年,周少敏对于2021年更是信心十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将加强选题内容把控,严格筛选,力求多出精品,并继续探寻图书出版与数字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人民卫生出版社:持续发力做主业 精准发力抓营销

□本报记者 张雪娇

\"\"  

人民卫生出版社举行向“最美战‘疫’医务工作者”致敬仪式,增加品牌效应。

人民卫生出版社 供图

 

【看点】 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0%。

 

2020年对人民卫生出版社而言,不仅实现了逆势上扬,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020年,人卫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0%,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9.7%。2020年,虽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人卫社仍然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指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人卫社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的过程中,品牌优势、数字出版、线上营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2020年逆势增长的原因,人民卫生出版社董事长、党委书记王雪凝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2020年,人卫社各出版业务板块均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指标,这是人卫社在疫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实现营收和利润同步增长的前提和保障。特别是以高等医学教育出版为引领的医学教育服务板块,一直是人卫社出版主业中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也成为人卫社逆势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品牌是发展的“助推器”

人卫社建社68年来,始终坚持“根植卫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的发展宗旨,坚持“医学教育服务、医学学术创新、健康文化传播”专业化发展方向,以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深耕医药卫生科技出版,目前已形成涵盖医药教材、学术专著、科普图书、数字新媒等多层次、全类别的出版产品群,形成了具有广泛知名度和认知度的“人卫”品牌。

人卫社作为国家级医药教材建设和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医药卫生教育出版历经近70年的传承与发展,拥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正是多年的深耕与积累,‘人卫’品牌已深入到全国广大医药院校师生,成为医学教育的首选教材。”王雪凝表示,品牌优势成为人卫社在逆境中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面对疫情期间教材使用需求大幅下降、回款速度慢的情况,人卫社教材仍能保持良好的销量与回款。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疫情期间,人卫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医药卫生出版“国家队”的重要作用。面对疫情,人卫社快速响应,主动作为,在2020年春节当天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应急出版,一周时间完成了出版印制并发往武汉,通过各种途径向全社会公益传播。该书免费向公众赠阅55万余册,PDF版本全国免费提供,并公益授权翻译成5种民文版和10种国际语言版,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和全球抗疫。人卫社陆续推出大众防护、专科防护、学校防控等多系列抗疫相关图书50余种。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丛书等两个项目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致敬最美战‘疫’医务工作者”丛书入选第五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创新教材奖、“中国好书”月榜等,并在央视《读书》栏目亮相,为记录历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作出了贡献。

人卫社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增加了人卫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提高了企业社会信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数字产品销售大幅增长

人卫社数字出版板块2020年收入近1亿元,该板块增长比例在各板块中最为突出,这与人卫社近年来深入推动医学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密不可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疫情影响下数字出版的优势。

近年来,人卫社非常重视数字化出版,从服务医学教育、助力医药人才培养、普及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研发了人卫慕课、人卫融合教材、人卫考试平台等一系列国家级数字平台和产品,多项产品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项目。人卫社还先后创新建立了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北京人卫智数科技有限公司两家数字出版全资子公司。

疫情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人卫社积极开展线上教育及网络课程的推广工作,在第一时间决定为各医学院校提供免费在线教学服务,开通了人卫社全线数字产品试用的绿色通道。其中教材561种,慕课173种,学术专著和科普读物42种,考试辅导课程2000余小时,为医学相关院校提供多样化的在线教学服务。

“在此期间,人卫社共计为近500个机构、23万余学生开通了人卫医学考试辅导平台、中国医学教育题库和慕课课程的试用。”王雪凝说,所谓“授人玫瑰,手有余香”,通过为各医学院校提供服务,扩大了人卫社数字产品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数字产品销售也得到大幅增长。

全方位开展线上营销

疫情期间,针对线下营销受阻的情况,人卫社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全方位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上营销活动。

针对医学教材、学术专著图书板块,人卫社分别举行了“后疫情时代,教育模式、学习模式、教材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的线上主题研讨活动、人卫名家学术周暨学术创新发展研讨会。在科普图书板块,人卫社结合时事热点,出版了《“漫”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健康教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预防手册》等多个与防疫抗疫相关的品种,满足了市场需求。人卫社以参加中宣部、农业农村部主办的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健康科普进万家线上直播活动,累计观看人数约1000万,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促进了科普类书籍的销售。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人卫社陆续开展了多种营销创新探索活动。在2020年“618”期间,策划各大网络销售平台、丁香园等社群网站,开展“人民卫生出版社67周年庆”及“618”图书整体营销活动;在“双11”期间,全网络渠道策划了“人卫双十一,战疫手拉手”主题营销活动,邀请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讲师、学者参与直播活动,促进了考试图书销售增长。

同时,针对医学院校开学延期的情况,人卫社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创新销售服务模式,调动经销商的能动性,引导细节服务不断升级。人卫社还组织经销商每周统计院校开学、教材使用等情况,了解学校需求,为学校做好服务。为保障院校更好地开展教学,根据院校实际情况,人卫社积极应对,为各地医学院校提供了教材免费邮寄服务,将教材尽快发送到学生手中,共计快递教材5000万码洋以上。这一举措为学生居家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疫情对人卫社教材销售的影响。

王雪凝表示,2021年,人卫社将全力做好后疫情时代出版和宣传工作,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向纵深发展,持续提升融合发展质量和效益。

  

接力出版社:得益于营销创新与选题调整

□本报记者 刘蓓蓓

\"\"  

直播带货营销成为接力出版社新的增长点。

接力出版社 供图

 

【看点】 全社发货码洋9.08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一般图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3.8%。

 

2020年,接力出版社又打了一个漂亮仗。

全社发货码洋9.08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一般图书发货码洋6.32亿元、销售收入2.6亿元,虽发货码洋同比略有下降,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3.8%。

接力出版社2020年营收主要来源于哪些板块?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贡献较大的是科普百科、图画书、儿童文学、玩具书等板块,其中科普百科、图画书、儿童文学3个板块的发货码洋达4.71亿元,占一般图书发货码洋的74.5%,对营收和利润增长拉动作用显著。

这些板块为什么逆势增长?白冰说,得益于两方面,营销创新与选题调整。

向线上营销要业绩

从平台到方式快速作出调整

因为疫情给举办线下读者活动带来了很大限制,所以接力出版社的图书宣传由线下转为线上。

该社先后策划了彭懿、朱自强和郁蓉的线上课程。彭懿直播课从策划到上线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联系了30多家渠道和阅读推广人联合推广,19家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还有多个社群进行传播,覆盖了编辑、家长、绘本馆、插画师等群体,课程销售收入超过30万元。接力出版社还参加了武汉少儿图书馆为帮助湖北小朋友度过疫情举办的“云上读书会”活动,组织举办了各种线上读书会、分享会。接力出版社运营的“天鹅阅读”自媒体矩阵在2020年也很努力,白冰介绍,“天鹅阅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号等3个自媒体总流量226.3万。

在营销渠道上,接力出版社迅速调整营销策略、营销网络和销售平台,把营销重点放在线上。

针对受影响较大的地面店销售,通过拓展线上销售平台的新华客户、针对各渠道采购人员开展线上产品培训、拓展馆配渠道、参加各类“云采购”活动等措施提振销售;强化当当、京东的销售,不仅做好头部产品,同时还强化腰部和尾部产品的销售,强化儿童文学原创产品和婴幼图画书的销售,科学合理使用销售费用,缩短销售周期,使销售实洋大幅增长,2020年接力出版社已经进入当当年销售2亿元的机构行列;在天猫渠道上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客户、大项目,在内容上打通天猫自营店、专营店和天猫渠道的内容资源,实现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专题同步、内容同步、直播同步,实现平台共享。2020年“双11”期间,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接力出版社一般图书实现销售实洋3002万元。

除了做好电子书与纸质书互动销售,用好传统媒体、搞好多种形式的常规推广活动,接力出版社还深度拓展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多个平台,持续深耕各类公众号、社群大号、抖音,为承销商做好引流导流工作,直播带货营销成为新的增长点。该社邀请曹文轩、彭懿、黑鹤、九儿、严伯钧、陈佳同、庄海燕、菊池祐纪等30余位作家、画家及阅读推广人,联合20多个平台,携手樊登、张丹丹、王芳、王晓骞等网红主播,直播近400场,开播共800个小时,为读者提供了海量的增值服务。

白冰说,2020年接力出版社的营销方式也有所改变,更注重创新内容策划,针对热点人物、话题进行营销。

2020年上半年,在全民战疫的大背景下,“钟南山”“生命教育”“病毒知识”等话题备受关注,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提速出版《钟南山:生命的卫士》,在第一时间将电子书在“学习强国”、“党员小书包”、共产党员网等多平台免费提供给读者阅读,阅读量突破100万,并带动纸质图书的销售,发货33万册,码洋700多万元。“白希那系列”图书,借白希那获得“林格伦文学奖”之机,通过线上直播、大号和公众号引流、社群团购、参加图书推荐活动等多种营销手段,2020年实现销售80万册,码洋1300万元。

调整选题布局

提速重点项目与数字出版

为了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在选题上,接力出版社对重点项目进行了调整。白冰介绍,主要是把重点项目进度提速,延长销售周期。

接力出版社各分社重新梳理了2020年出版计划,分别将大码洋图书、有望在年内加印的重点新书进度提前,向重点新书要码洋要利润。比如婴幼分社的“嘟当曼”系列提前付印;“科学之友经典图画书”和“小科学之友经典图画书”自2020年5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72万册,发货码洋近1000万元,预计2021年出版后续作品16册;“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第二辑等主题出版项目全面提速;青年分社的《六极物理》强化预热,强化营销,上市即热销,目前已发行10万册。

接力出版社做主题图书,一直秉承的是叫好又叫座的理念。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共同推出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已出版两辑共30册,截至2020年11月底,30个品种,共发行139万册,码洋2276.4万元,其中《钟南山:生命的卫士》发行33万册,码洋726万元。

接力出版社很早就开始布局数字出版,2020年这一工作更是大幅提速。该社调整了数字产品结构,通过内容精编,自主策划、录制多种形式的有声产品和交互电子书,积累自有版权的有声内容,提升销售利润。同时,强化数字产品生产流程管理,紧密配合纸书进度,逐步做到一种图书不同形态产品同步上市,提高图书使用价值。接力出版社自有的“天鹅阅读网”也在不断强化内容建设,提升数字出版销售增量,增强用户服务,做强做大,以避免头部平台的不平等合作。直播平台“天鹅微课”也吸纳了更多潜在读者,根据用户行为进行定投推送,形成闭环。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接力出版社建社30年庆典后的第一年。白冰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接力出版社仍然要用创新推进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以优质内容促进可持续高质量增长。

  

法律出版社:全面抓住民法典颁行契机

□本报记者 刘蓓蓓

\"\"  

法律出版社筹划出版了很多民法典系列产品。

法律出版社 供图

 

【看点】 销售从2020年第二、三季度开始迅速增长,由于“巨量级”的法规类民法典产品的拉动,法律法规板块码洋比重增加了23.41%,是2020年法律细分领域中的头部板块。

 

2020年法律图书市场走势与图书整体零售市场走势不同,法律市场无论是码洋规模、码洋占比、动销品种数还是出版效率都较去年有所提升,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民法典相关产品集中上市销售。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法律出版社了解到,2020年该社逆势上扬,营收及利润相比上年均有增长,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法律出版社市场研发部主任王晗向记者介绍,从各季度情况来看,法律出版社销售从第二、三季度开始迅速增长,由于“巨量级”的法规类民法典产品的拉动,法律法规板块码洋比重增加了23.41%,是2020年法律细分领域中的头部板块。此外,法律实务板块表现也较为突出。

权威编纂及时上市

法律法规板块能够迅速增长,得益于2020年举世瞩目的民法典的颁行,掀起了全国人民的学习热潮。

王晗认为,作为最重要的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的颁行给法律图书的策划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法律工具书、法学学术专著、司法实务图书、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图书、大众普法图书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伴随民法典正式实施后,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各个图书板块都面临着根据新法重新修订编辑,乃至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

据了解,法律出版社目前筹划出版民法典系列产品几十种,涵盖法律单行本、条文解读本、漫画普法读物、立法专家解读、司法实践指引、立法研究资料、法学教材以及法律职业考试等各种类型的图书产品,以及民法典相关电子书、音频课程等多种形式的产品。

法律出版社的民法典产品能够占据竞争优势,王晗认为,主要是因为产品上市及时、权威编纂、制作精良以及营销精准。

在民法典颁行后的第一时间,法律出版社的民法典产品陆续上市,市场反响热烈,及时地为广大读者深刻学习和理解民法典立法提供了帮助。内容是图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法律出版社的民法典产品内容权威标准、阐释深刻、反映立法原意准确,体例编排便利,装帧用纸考究。

全流程精准营销

2020年以来线上营销模式的转变大力塑造了图书销售的新优势,优质内容和新媒介生态融合,给更多书籍提供了深度宣传平台。王晗介绍,法律出版社采取了强化重点产品向线上转移的营销策略,尝试视频直播、短视频传播等线上营销方式,强化线上销售、终端连接和私域流量运营。在开创直播、短视频传播方面,对于选题策划、场地设备、预热宣传以及流程把控等环节层层调整、步步完善。在加强私域流量运营方面,凭借官方微信、微博几十万的终端读者数据,充分实现重点产品的点对点营销。

法律出版社在民法典通过的第一时间推出“读懂民法典——读懂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视频,同时将一系列重点产品集体亮相,打响了宣传第一枪。视频在线上线下的投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品牌印象,为产品上市后的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具体来说,在产品印前,及时将产品信息传递给各渠道,根据渠道反馈预估市场需求,精准地掌握各渠道推广的侧重点,锁定目标。产品上市后,投放详尽的产品展示视频,凸显图书编排体例、内容优势及设计特色。产品上架后,紧锣密鼓地安排一系列配套营销。针对线上渠道特点,投放定制版海报、轮转图以及短视频等营销资料,并与各渠道联动进行微信公众号与微博的宣发,利用多样化形式迅速占据读者视野。同时,法律出版社还策划了多次与民法典相关的主题直播,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增强读者黏性。在线下渠道,法律出版社联合各大新华书店开展了“走进民法典”的宣传专场,针对团购订单也策划了专门的优惠活动。由此形成了一个宣传闭环,强化品牌宣传的同时,为产品的畅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疫情加速了数字化出版的进程,王晗介绍,法律出版社利用近两年自主开发的“有章”法律专业数字平台,发布了各类法律电子图书,以及免费的数字法学教材、疫情防控法律法规以及民法典相关的音视频产品等,满足法律实务工作者、法学高校师生和广大公民读者的在线学习和数字化阅读需求。法律出版社积极探索数字产品、数字服务等新兴出版业态,探索在内容生成、产品形态、分发渠道等方面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为实现未来的融媒体出版内容产业的融合、创新与提升做出了有益尝试。

对于未来的法律出版工作,王晗认为,法律出版要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努力推出更多传播法律知识、积累法律文化、传承法律文明、推动法治进步、提供治理方略、助力社会公平的优秀出版物。

  

人民音乐出版社:唱响创新融合发展之歌

□本报记者 范燕莹

\"\"  

《中国音乐大典》(文论编)成稿与出版签约发布会。

人民音乐出版社 供图

 

【看点】 2020年全年利润增长4.8%,在音乐图书市场占有率达24.78%,创近年新高。

 

人民音乐出版社2020年在音乐图书市场占有率达24.78%,创近年新高,继续排名第一,这是开卷公司给出的数据统计。《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人音社目前核心产品以音乐教学及考级类产品为主。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及课外培训机构停课较多,考级无法开展,销售下滑,收入锐减。从2020年第三季度起,疫情平稳,销售快速回升。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微降2%,利润增长4.8%。

“总结2020年,加强顶层设计、创新融合发展成为人音社的关键词。”人民音乐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沈致金介绍,人音社之所以能够呈现逆势增长的发展态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积极抗击疫情。疫情发生后,人音社第一时间投入到音乐助力抗疫行动中,方舱之声——抗“疫”立体数字出版平台通过立体策划,实现了“平台+音像+图书+活动”的立体出版、立体宣传。方舱之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抗“疫”战歌——全国抗击疫情公益歌曲选》专辑获得中国版权协会颁发的“2020年度中国版权最佳内容创作奖”。《方舱之声——音乐调节情绪手册》总发行量达2万余册,入选中国出版集团“2020中版好书年榜”及中国出版集团“2020年度优秀主题出版项目”。

搭建教学平台。搭建人音教学资源平台,提供培训课程视频、电子教材、音像资料等教学资源,组织11个省(区、市)约4500名教师在不同时段开展线上培训。“万叶杯”微课教学课例展示活动首次搭建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展示平台,全国29个赛区累计投票高达1600余万人次,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强化线上营销。2020年7月1日,人音社天猫旗舰店上线。在经营模式上,人音社与新华联合发行有限公司合作,由新华联合发行有限公司负责旗舰店具体运营、物流、维护,实现出版社与物流企业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天猫旗舰店上线半年来发展迅猛,成为立体营销的重要支点,实现了品牌宣传、用户服务、产品销售的有机结合。搭建“抖音+快手+B站+小鹅通+视频号”短视频矩阵,各类直播近30场,与微信公众号矩阵形成有效互动,线上营销方式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加强经销支持。在疫情最严峻时刻,人音社率先发出《致全国出版经销商朋友的一封信》,向广大合作伙伴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慰问。在经销政策上,人音社继续严格实施线上产品限价管控,保障经销商利益,避免无序竞争。近百种核心产品线上销售要求不低于八折,其他产品销售要求不低于七折。人音社还加大打击盗版力度,净化市场环境,出具13份版权鉴定意见书,鉴定378册侵权出版物。

坚持分类营销。人音社全年围绕重点主题出版物、市场出版物、重要时间节点举办50余个活动,其中包括《中国音乐大典》(文论编)成稿与出版签约发布会、《新时代中国交响作品原创精粹》全球推送等主题出版物活动、《古典钢琴博览》等重点市场类出版物系列营销活动。世界读书日期间,举办“用音乐丰富生活”系列线上活动,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携《新时代中国交响作品原创精粹》做客人民网线上读书沙龙,邀请教育家兰德尔·菲伯尔等作者进行分享。

加快项目推广。在继续推动“器乐进课堂”项目的基础上,2020年人音社启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鸣鸠琴及智能古筝示范校”项目。目前北京、广东、湖北、陕西、四川等省(区、市)已有50余所中小学开展鸣鸠琴、智能古筝等相关课程。

优化机构设置。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人音社成立了教材数字服务事业部及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已初显成效。人音社还推出高中音乐教科书6个必修模块配套课件等数字型产品,预售情况良好。2020年官微全年总阅读量增长数十倍,粉丝数翻一番。

2021年,人音社将蓄力构建新格局,接续奋斗新发展,围绕音乐出版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唱响主题出版。围绕建党百年,人音社加快推进《再唱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支部音乐课 用歌声宣誓》《初心与恒心》《中国共产党历史歌典》等一批重点选题的出版工作,唱响主题出版之歌。

做好教材修订。根据教育部教材修订工作要求,人音社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总要求,全力做好新一轮教材修订工作。

推进制度建设。人音社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2020年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预算管理与前期的事项审批、后期的费用审批全部打通,通过系统化的流程操作、可视化的查询追踪,加强业财一体化,强化风险管控,优化资源配置。

创新融合发展。为了促进立体出版与立体营销的有机结合,人音社加大融合发展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打造谱、音、像、图、文、访立体化出版新模式;聚集优势资源,优化产品线结构,加大新板块新序列开发力度;积极巩固全程教育,强化高校及课外考试产品线;创新营销模式,加强渠道整合,探索适应音乐专业出版产品的线上分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