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版集团依托出版文化产业园建设—— 打造北京文化新地标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1.03.0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李婧璇      阅读:83次

 □本报记者 李婧璇

\"\"

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之“对话十月签约作家”活动现场。

北京出版集团 供图

\"\"  

打造北京文化新地标,是推动京版集团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

北京出版集团 供图

新年新气象。位于北京北三环的北京出版集团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亮相——刚刚完成一批楼宇改造升级,统一命名楼号,增加企业标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我们打造北京文化新地标、新名片的开端,亮出可视化的‘形’。”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康伟近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的重点文化企业,也是北京市属唯一的综合出版机构,北京出版集团要为打造文化新地标,更好服务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局贡献力量。

坚守文化核心定位

在康伟看来,作为全国文化中心,首都文化繁荣兴盛的“大气象”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地标“大模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传承发展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文化地标建设正逢其时。”

当下实体图书销量持续下滑、图书销售利润不断缩减等,出版产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打造文化新地标,是推动京版集团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我们必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康伟笃定地说道,“依托出版文化产业园建设,整合关联资源,聚合产业要素,优化发展生态。”

据康伟介绍,北京出版集团计划联合北京市西城区,以京版集团本部楼宇群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品牌化运营、产业化经营,集聚出版文化产业链的上下游和周边优质企业,逐步形成出版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配套功能完善的文化产业园区。“在经营上,逐步从以租金收入为主的1.0阶段,提升到‘产业+企业+活动’的2.0阶段,再到‘品牌+投资+运营’为主的3.0阶段,从而打造一个精品图书生产、高端文化交流、大众文化消费的文化新地标,实现集团从传统出版企业向综合文化集团的跃升。”

“我们坚持文化的核心定位,把握出版为本、运营为先两个着力点,用文化园区承载文化产业、用品牌运营接引积累流量、用综合配套涵养产业生态。”谈到打造文化新地标的整体思路和实践路径,康伟这样阐述道。

在康伟看来,坚持文化的核心定位,即一切建设和运营都围绕“文化”这个核心,其他的都必须让位于、服务于、配套于文化,“切忌喧宾夺主、贪大求全,经营方略也不能随波逐流、朝令夕改”。

康伟结合自己在北京演艺集团工作11年的经历认为,要想把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做成国内一流,必须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走市场化的道路。“文化建设需要政府扶持,但不能一味靠财政补贴过日子。自己不会开拓市场,不能造血,那终究只是温室里的花朵,成不了气候。必须抓紧补齐短板,使文化地标的运营行稳致远。”他强调,文化地标的打造,需要精心策划、不断积累,积小胜为大胜。

集合优势资源分步推动

“地利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北京出版集团打造文化新地标提供了充分条件。”康伟信心十足地向记者介绍道,“北京出版集团临近北三环的核心区内,毗邻中轴线。在这个区域共有7栋功能齐备的楼宇,4万多平方米的商用面积,有充足的空间足以涵养好出版文化产业园的小生态。这里有文化、有人气、有历史、有地利,只要明确目标定位,擦亮品牌,完善功能配套,汇聚好上下游文化企业,就一定能成为二环路文化景观环线和中轴线文化探访线路交汇点的一个文化高地。”

拥有《十月》《十月少年文学》《父母必读》等脍炙人口的杂志,“大家小书”系列轻学术图书也是有口皆碑,拥有王蒙、李敬泽、阎崇年等重磅作者……康伟表示,这些品牌优势一起形成了北京出版集团硬核的文化软实力,为打造文化新地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秉承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北京出版集团主办承办了很多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的文化活动,包括已成功举办了5届的“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已连续举办15年的京版大众文化讲座,以及“品读北京”“名家讲经典”“育儿智慧大讲堂”等系列讲座。在康伟看来,这些众多的文化活动汇成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将这些活动荟萃在出版文化产业园,就可以带来持续的关注。

谈到刚刚完成的办公区域改造,康伟表示,这是打造文化地标迈出的第一步,有鲜明的文化辨识度,这是文化地标的物化前提。第二步就是提高园区企业品格。针对园区经营项目杂乱、参差不齐的现状,着手招纳相关行业标杆和龙头企业入驻。近期引进了人民东方出版社、四星级客听出版主题酒店、知名的四世同堂餐饮等,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格调和层次。下一步,要明确标准,提高入园门槛,逐步把那些和园区核心功能无关的一般性企业淘汰出去,优化园区的产业业态格局。要加强顶层设计,分步推动。

构建良性运转生态圈

文化地标要做到有人气、有热度、有效益,关键在于形成品牌。谈到如何强化品牌意识,康伟表示,一方面要把京版集团已有的品牌汇聚成品牌矩阵;另一方面要不断接引、孵化新的品牌,通过品牌的融合、相互赋能,熔铸成文化地标的整体品牌。“在此基础上,抓好品牌变现,把金字招牌变成真金白银。一旦形成了品牌和效益的良性循环,园区就会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生态圈。”

何为理想的生态圈?康伟指出,核心层是出版产业圈,中间层是阅读交流圈,拓展层是配套服务圈。其中出版产业圈汇聚一批出版机构、工作室、独立出版人等,提供全套出版服务;阅读交流圈通过建设实体书店,举行创作沙龙、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吸引凝聚作家艺术家、专家学者以及阅读爱好者等;配套服务圈则通过引进开发文化韵味浓厚、有特色的餐饮、宾馆等,满足市民、游客购物、休闲、观光、娱乐等需求。“这三层环环相生的同心圆,形成‘创作出版—阅读交流—文化消费—创作出版’的良性循环,在这个生态圈中,新业态、新产业茁壮成长,事业出精品、产业出效益。”

“作为出版特色产业园区,硬件投入不是重点,主要是政策层面的配套和集成。如果将中央、市级、区级政策进行集成,形成推动合力,一定能加速园区建设步伐。”康伟就此阐释道,在中央层面,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出版园区,在优化营商环境、配置行业资源、加大资金扶持等方面,进行创新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市级层面,集成北京市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包括精品创作、实体书店、文化科技、文化金融、创新创业等扶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提高园区活力,引导产业资源汇集;在区级层面,建立园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制,重点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重点企业、打造重点项目方面予以全力支持,让园区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核心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在康伟看来,京版集团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集团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打造综合文化集团为目标,以建设出版文化产业园为支撑,“让园区承载集团的转型梦想,扬帆起航,打造成为一个文化产业业态完整、配套齐全的示范区,一个各地作家、艺术家、文艺青年向往的首都文学圣地,一个与市民休戚与共、鱼水相依的城市文化载体和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