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专家陈晋新作《问答中国》出版—— 以问答体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1.05.3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范燕莹      阅读:87次

 □本报记者 范燕莹

5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问答中国:只要路走对,谁怕行程远?》出版座谈暨新时代主题外宣出版创新研讨会在京举办。与会嘉宾认为,《问答中国》的出版成为当下外宣出版领域新的积极探索。

该书是党史专家陈晋的新作,通过200多段提问和回答,直击大众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关心的普遍问题,在一段段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讲述中展现中国过去、当下和未来。本书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重点出版物。

从问题入手,抓住读者“好奇心”

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我们对外国读者的需求把握不够精准,导致一些图书虽然走出去,但并没有走进国外读者心里。”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有关负责同志认为,本书的写作有效抓住了外国读者的好奇心,也很好地回应了外国读者的同理心。

《问答中国》一书从大量的问题中归纳、梳理、概括了涉及中国愿望、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共产党、中国文化、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作为讲中国故事的线索。

谈到本书创作,陈晋回应称,讲中国故事一切从问题开始,或许是一个好的开头。而这个回答一定是客观的口吻,平等地讨论问题的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故事、有细节、有说服力的数据,还要有有说服力的逻辑。

在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黄宪起看来,从问题入手是本书的最大特点。这些问题的设计独具匠心,囊括了我们想对世界说的,和外国读者想知道的、有困惑的碰撞点。

中宣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做好外宣出版工作有责任、更有规律。《问答中国》一书对当下做好外宣出版工作给予诸多启示。对外图书选题要有问题导向,要有针对性。光有针对性不行,还得讲出道理来,另外,要在语言的生动性上下功夫,“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稳扎稳打做好外宣出版工作。”

问题外有追问,更具现场感

本书形式新颖,不仅问题设计独具匠心,而且“问得好,答得好”。这是与会嘉宾对于本书的一致评价。

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问题意识是观察中国最佳的入口,问题导向是解读中国有效的途径,问题回应是打开世界之门的最好钥匙。

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看来,问答体的书以前出过一些,比如在科学技术领域、医疗卫生领域,甚至在党史领域、政治学习领域。但用问答体形式讲外宣故事,现在还不多。这种方式首先预设一些问题,回答之后还有追问。

举个例子,在谈到“五年规划”时,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制定“五年规划”的建议?并追问:我更关心的是,中国制定的规划,管不管用?真的都能落实吗?“这和我们过去一般的问答体不一样,过去的问答体,一般是一个题目讲完之后,马上进入另外一个题目。我觉得这种问答方式更有现场感,仿佛真的和一个外国学者、外国记者在谈中国。”魏玉山说。

文风短实新,表达通俗不失专业

文章越写越平实,平实背后透着功力。正如陈晋在书中所表达的,“讲好‘中国故事’不容易,要避免讲冗长的、没有针对性的、不切实际的话,多讲简短、平实、新鲜的话。”

魏玉山谈道,《问答中国》做到了通俗而不失专业,书中没有很多的专业术语,没有用冗长的段落、复杂的句式来表达所要说明的观点,但能把很多问题阐述准确。

“其实最基础的问题往往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黄如军认为,陈晋通过那么多年的积累,所看到的问题,是对中国当前最基本的问题的洞察,他把基本的道理用敏锐的观察讲清楚,常常会使人有丰富的联想和感知。

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海外青年汉学家对本书予以肯定:“像面对一位思想的长者,聊天之间对人生就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介绍,该书繁体中文版、英文版、西班牙语版、塞尔维亚语版、意大利语版将于近期出版发行。“本书受到国际出版社的欢迎,也受到新兴媒体的关注,将来这方面的融合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将把更多优秀外宣图书以多种形式传播出去。”陆彩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