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第二届“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揭晓
发布时间:2021.06.0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孙海悦 阅读:85次
□本报记者 孙海悦 文/摄
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玉庆介绍相关情况。
6月2日,第二届“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在京揭晓,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以视频形式致辞。已连续举办两届的“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活动,通过深入挖掘更多生态环境好书及其内在价值,力求在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推动形成人人支持参与氛围
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承办的“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公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价值观念,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意愿,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此次揭晓的10本生态环境好书包括《山林笔记》《大湖的兴衰:北美五大湖生态简史》《大地雅歌》《我的原野盛宴》《塞耳彭博物志》《奇妙的生命世界:一个生物学家的观察手札》《十万年后的地球》《守山:我与白马雪山的三十五年》《文明的“双相”:灾害与历史的缠绕》《树木之歌》。
据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德凯介绍,本届推选活动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组委会面向全国各图书出版机构、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及社会公众征集图书281本。历经严格筛选、初评、网络投票、终评等阶段,最终确定了10本生态环境好书。
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玉庆表示,生态环境保护特别需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素养。“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活动,正是环境保护多种多样宣传教育活动中,很有特色、很有意义的一项活动,有利于启迪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个人应该通过读书与这个世界保持基本的联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专家评委、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认为,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意义重大。
自然题材蕴藏出版富矿
“涵育生态思维、培育生态文化,从出版和阅读生态好书开始。”专家评委,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助理、副总编辑杨虚杰说,本届推选活动是一个新的出版领域与写作范式的突破,这就是以生态和自然为主题的书写。今年上榜的10本书有经典著作,有本土作家的书写;有文学大家,也有科学家的札记;有个人的视角经历,也有学术文本的论述。这都说明自然写作是个金矿。
在读书沙龙环节,10本生态环境好书的责任编辑代表就生态环境好书选题策划、出版以及对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作了分享。
商务印书馆《树木之歌》责任编辑熊姣谈道,商务印书馆一直很重视出版自然环境类图书,包括环境理论和自然博物类,早期引进了《沙乡年鉴》《大自然的经济体系》等环保经典,也有很多本土作者的原创作品。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进程中,现代人也始终能从自然中找到治愈的力量。自然博物类图书就是希望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自然万物,了解和思索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我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和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然后去判断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科学出版社《奇妙的生命世界:一个生物学家的观察手札》责任编辑张婷表示,如何让中国的科学家写好科普作品从而更好地传递科学知识,是科普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能调动、引导对科普感兴趣、有热情、有能力的一部分科技工作者投入科学普及,我国的科普人才队伍将得到极大提升,并能产出高质量的科普作品。
中国旅游出版社《大地雅歌》责任编辑王佳慧希望向社会和公众传递这样一种理念——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态环境的呵护,成就了绿水青山,成就了我们希望通过旅行抵达的那个“归处”。除了“芒鞋”系列,该社还在打造“一人一城”系列、“中国民宿美学生活”系列、“一村一品”系列,力求通过“诗和远方”在一起的方式,引导公众在每天的生活里与世界良性互动,从出版人的角度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环境建设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