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家学者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100卷)出版价值与学术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研究取得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孙海悦 阅读:109次
□本报记者 孙海悦
100卷、2400多万字、100余位专家学者与编辑团队共同完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100卷)日前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在7月16日举行的出版座谈会上,业界人士认为,丛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研究出版取得新成果的重要标志,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将有力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和学术价值。
权威全面系统考证
作为一个权威、全面、系统考证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的大型出版项目,《通考》用扎实的文献史料充分展示了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30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及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深刻影响。
《通考》主编之一、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艾四林介绍,《通考》采取大致统一的编写框架,除导论外,各个读本均由原著考证、译本考证、译文考订、原译文影印4个部分组成。《通考》回答了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回答了理论发展中的问题,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乃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力求为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和学理支撑。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事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相伴而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认为,《通考》以详尽的珍贵资料、权威细致的考证阐释,向读者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浩瀚历史,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产生的持续不断的思想伟力与思想魅力。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表示,《通考》广泛收集我国1949年以前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文译本,逐本对这些经典著作的版本、译文、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证研究、比较分析,可以使人们全面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本意和精髓,从而更加科学地掌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
构建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作为《通考》顾问,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认为,《通考》从思想的源头再次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之路,以真实历史和独特视角记录了革命年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这段历史,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能胜利和创新发展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和研究,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基和坚守榜样。《通考》不仅是历史的再现、版本的考据、文本的汇总,更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依据和参照。
“《通考》编写出版工作实际上就是以考据、介绍和翻译等形式来表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认为,《通考》的编纂和出版对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尤其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建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出版集团在重点选题研发、人才队伍建设、项目资金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按照一批在做、一批在握、一批在策的总体规划,建设了一批双效俱佳的重点出版项目。下一步,集团将一如既往地认真抓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研究出版工作,加强辽宁出版集团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研究出版中心建设工作,立足基础工程、学术工程、通俗理论工程、数据库工程建设,完善顶层设计,在做好《通考》出版发行的同时,全面启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编写出版工作,倾力打造“双百工程”,建设高水平研究与出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