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简史》 把匠心注入党史学习教育读本

发布时间:2021.09.1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雷萌      阅读:84次

 □本报记者 雷萌

\"\"

《中国共产党简史》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学习教材,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党史悟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根据安排,人民出版社与学习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本教材,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人民社将党史学习教育用书保障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全力做好编印发工作,及时满足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党史学习用书需求。

调动最强力量

确保编校质量

从收到两章初稿到定稿付印,12天内,调动全社110余名编辑、30多名校对、10多名美编和排版人员参与,先后对书稿编辑20余次、校对40余次。

这组数字,透视着《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出版工作的时间之紧、任务之重。人民社总编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民社所有社领导和骨干编校人员放弃春节休假,夜以继日地投入书稿编校工作,各环节密切配合作者,反复进行改、核、编、校的“流水作业”。150余名编校人员对书稿中所有引文和重要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反复核对,制作数码样书16批次近400册。

“尽管作者权威,但不管从工作流程,还是从工作性质,我们都要站在自己的定位进行把关。”总编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编辑们从不同专业视角审读同一部分书稿,涉及党史、经济、法律、哲学等专业。审稿要求是所有拟修改处务必附权威依据,总编室将各组审稿意见汇总成一份文本,提交给相关部门。

2月27日,改、编、排、校、印等环节一体推进,仅用一天时间完成书稿“齐清定”,顺利付印。

周密部署联动

开足马力印制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大量使用图片,书中共有各类图片93幅,需要采用定制的纯质纸和高精度印刷设备进行印制,对装订也有特殊要求。

针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学习教材需求急、需要量大和特殊纸张供应紧张、高水平印厂数量不多的矛盾,人民出版社迅速组建排印、监印、采购、保障等多个专项工作组,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在中宣部支持下,协调重点纸厂确保纸张供应,从地方出版集团推荐的高水平印刷厂中,精心选择25个省(区、市)的38家彩印厂,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印刷。

为确保印制质量,在部分地方人民出版社支援下,共派出40多名监印人员,实行一人一厂、全程监控。人民社还加强统筹协调,组织专人每天对图书的印制发行数据进行跟踪汇总、分析上报,科学调度《中国共产党简史》排印计划,做到图书印制发行同步。

人民社出版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监印工作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细致的管理流程、周全的保障和监督体系。从岗前培训、到岗后工作规范监督、日常巡检监印记录、情况定时反馈、应急管理机制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安排。只要工作需要,所有监印人员接到通知当天能出发,最快时间能上岗。从印前核对蓝图开始,到印刷、折页、装订、质检各环节都保持对监印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在《中国共产党简史》印制中,人民社建立了多个工作群,只要发现问题就反馈到群里,一是有助于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二是对共性问题起到警示作用。

在质检环节,人民社要求各厂人机结合,装订线、折页机上必须有电子检测设备,对不合格产品自动剔除。在人工质检方面,对每家印厂提出出厂前“本本质检”的要求,并给出几个质检重点,尤其是前面的5张彩插和书中重点图片。

优化工作流程

发行高效有序

记者了解到,为科学提高《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发行工作水平,人民社成立发行工作专项小组,进行统一动员培训,细化分工、压实责任。指定专人分别与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做好对接沟通,了解掌握各地各部门党史学习教育用书需求,合理安排配送计划,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

人民社与物流承运商共同研究制定《重点图书项目运营方案》,要求物流公司抽调骨干成立物流专项工作组,独立承接《中国共产党简史》的运力保障、监控跟踪等专项工作,实现专人专督、专书专运,中央国家机关的学习用书和北京重点书城书店的上架图书,由人民社打包配送。加强与各省新华集团的配合协调,确保运输、发行、上架等各个环节衔接顺畅、运转高效。建立24小时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各地各单位用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人民社还采取印厂直送、发出限价函等多种举措,确保市场秩序规范。

同时,为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表现形式,人民社同步制作《中国共产党简史》有声书共71集,在“学习强国”、咪咕阅读、懒人听书等平台上线。同时,为《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制作配套课件22个,供基层党组织开展专题党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