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河南《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首发
发布时间:2021.06.2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阅读:80次
本报讯 (记者李婧璇)6月24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学术研讨会暨《马藏》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马藏》编纂与研究的最新成果——《马藏》第二部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三部第一卷和第二卷以及第四部第一卷和第二卷正式出版。至此,《马藏》目前已出版14卷,共900万字。此外,收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藏》编纂与研究”阶段性论文成果的《〈马藏〉研究》第二辑,也同时展出。
据介绍,《马藏》编纂与研究工程于2015年3月在北京大学启动。作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基础性学术文化工程,《马藏》旨在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整理,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相关文献集大成地编纂荟萃为一体。2019年5月,《马藏》第一部第一卷至第五卷正式出版。2020年11月,《马藏》第一部第六卷至第八卷出版。本次会议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又发布了《马藏》第二部至第四部六卷新成果。结合已经出版的八卷,初步呈现了《马藏》四部整体结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知识体系和整体面貌。
会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马藏》主编顾海良介绍说,《马藏》四部现包括著作、文章、新闻报道和党的文献四类。现已出版的《马藏》第一部到第四部14卷著作,能代表6年来《马藏》编纂人员的主要成果。他表示,《马藏》编纂与研究并不仅是一般的文献汇集与校注,还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分量,目的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基础和学理基础。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和推进,也是用实际的科研成果向党的生日献礼。《马藏》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夯实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的文献基础,将深化对“四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如何理解和看待西方文化的历史。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认为,《马藏》的研究成果,补足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文献的短板,有力地回答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中,马克思主义为何能脱颖而出,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普遍共识和必然选择,更好地呈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操晓理表示,《马藏》的研究成果可以供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研究者使用,以此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理研究与学术探讨。这对于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推动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及北京市委党校等6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