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字出版高端论坛在深圳举办 张建春出席并作主旨讲话

发布时间:2022.12.30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出版”          阅读:97次

本文系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在首届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原文刊登于《中国出版》2022年23期


首届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议的召开,擘画出版学科未来发展,共商出版人才培养大计。在新一轮全国学科目录调整中,中宣部、教育部和有关高校、出版界,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出版学科建设的新方向、新路径,确定以共建方式建强出版学科,各方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出版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出版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人类文明进步、文化传承,离不开出版业的创新发展。一部出版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编辑出版实践的发展进步,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学术的支撑。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出版学科从萌芽到发展,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1925年“出版学”术语首次提出,1953年第一所中等出版教育学校成立,1978年第一所专门培养出版印刷人才的高等院校成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相关领域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方向相继设立并招生,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今年又批准设立出版专业博士学位,形成了专科、本科、专硕、学硕、博士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展出版学科共建工作,对于推动出版学科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更好地服务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恰逢其时。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出版工作正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更加重要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战略和全局上谋划好包括出版学科共建工作在内的新时代出版工作,让出版工作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深刻认识建强

中国特色出版学科的重大意义


老一辈出版家、教育家陆费逵说过:“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都大。”纵观中外历史,出版活动在国家文化构建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时代要求出版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出版业更需要有力的理论指引和人才支撑。


建强出版学科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迫切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战线必须担负起的战略任务。出版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始终高扬思想旗帜,不断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出版业基础理论研究、学术体系构建还很薄弱,出版理论滞后于出版实践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出版学科建设,夯实理论基础,把好建设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贯穿到出版理论构建、学术研究、课堂教学全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升华实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夯实出版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思想理论基础。


建强出版学科是建设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着眼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需要出版发挥主力军、排头兵作用。我国是出版大国,图书出版总量世界第一,建设出版强国有坚实的基础。同时,出版领域还面临一些亟待破解的重要问题,比如,如何坚持守正创新、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如何抓住数字化机遇、实现融合发展的新跨越,如何加快走出去步伐、形成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这些都是关系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的战略性问题,需要我们深化探索研究,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推向前进。


建强出版学科是培养高层次出版人才的迫切需要。出版业是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业,行业发展关键在人。在当前出版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一批懂出版、爱出版的理论家和践行者,亟需更多业务精、能力强的教研骨干和行业才俊。我国出版从业者来自文史哲艺、理工农医等不同专业,人才层次整体较高,但受过系统的出版专业教育和学术训练的人才不多。这就需要强化出版专业教育、大力培养“科班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加强出版学科建设,构建完整、系统的教学科研体系,大幅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和人才支持。


高起点谋划出版学科共建工作


这次共建工作,立足建强出版学科,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系统性规划学科的未来,着力提升出版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持续提高出版学科建设服务出版业发展的能力水平。


要高举思想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道而发新声、集大成而致高远,有着系统完备的科学体系。出版学科共建工作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学科建设的全过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融入到教学科研的各方面。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既要注意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原著原典,也要学好“足迹”系列图书等大众化、普及化读物,深刻感悟人民领袖的风范情怀、人格魅力,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满怀信心投身出版事业。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把党管出版的根本原则贯彻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好,把双效统一的发展理念践行好,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弄明白为谁做出版、做什么样的出版,始终不忘出版初心,让出版的课堂讲论,出版的图书期刊,都成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


要贯通政产学研用。这次学科共建工作,由中宣部统筹指导,有关重点高校、地方党委宣传部、行业协会、出版集团共同参与,旨在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行业管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鼓励设立第二课堂、智库机构、实践基地、实训平台,推出一批标志性研究项目,转化一批前沿性学术成果,推动出版学科和出版业良性互动、蓬勃发展。


扎实推进出版学科共建重点任务


推进出版学科共建工作,要找准学科发展新定位,汇聚学科发展新力量,明确学科发展新方向,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出版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重点、靶向用力,让雄心化为行动,让蓝图早日成为现实。


要完善出版专业设置。专业是学科的基础和支撑,现在的出版学科,多以“挂靠”为主,有的设在文学院,有的设在新闻传播学院,有的设在信息管理学院,不同学院设置的出版专业,在专业方向、专业体系、专业范式上都有较大差异。希望各高校通过共建工作,把关系学科发展的基础问题解决好,尽可能使专业设置更加全面、科学、规范,构建基础与交叉、重点与特色、传统与新兴兼顾的专业体系,重点围绕出版历史、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管理、数字出版、阅读文化等急需方向,拓展深耕。


要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要广聚天下英才,放眼学界业界、国内国外,集聚一批出版学术专家,选好一批学科带头人,培育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要用好共建资源,鼓励出版名家、一线编辑进课堂,分享实践经验,解剖经典案例;鼓励青年教师到出版管理部门、研究机构挂职锻炼,到重点出版单位、重大出版工程中去实践锻炼,培养一批能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出版名师。


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这次共建的五所高校综合实力都很强,出版人才培养各有特色,要进一步健全本硕博培养体系,扩大培养规模,提升培养质量,探索急需领域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培养要注重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出版技能,研究生培养要坚持学术型与专业型并重,打造一批适应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要求的高层次、专家型人才,让共建工作效果更加彰显。


不断深化出版学科建设试点探索


首批试点的五所高校,综合实力强、人文底蕴深、专业基础好。共建中要先行先试、深化探索,推动出版学科建设更加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


试点高校要出实招、见实效。希望大家创新学科发展模式,把出版学院、研究院的机构做实、专业做强、牌子做响,示范带动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要在招生指标、师资配备、学术研究等方面,在办学资金、办公场地、综合服务等方面,加大协调落实力度,提供有力支持保障。


工作主体要有担当、有抱负。新设的出版学院、研究院,是共建工作主体,要负起主责,带好头、开好路。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要扛起出版学科高质量建设旗帜,整合优质资源,建设权威师资团队,强化学术型高端人才培养,搭建出版学术交流平台,推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出版研究院,要紧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瞄准数字出版领域的基础问题、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推出数字出版研究高质量成果。四川大学出版学院,要坚持学科交叉、科技引领、区域特色,强化本硕博和博士后人才培养,打造特色鲜明的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新标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要突出主题出版、学术出版、国际出版等特色人才培养,提升出版本硕博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出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要发挥长期扎根出版的办学优势,深耕优势学科,在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再上新台阶。


合作单位要多支持、动真格。各相关合作单位要进一步增强积极性、主动性,把学科建设当成自家的事,出谋划策、主动服务,拿出有含金量的支持举措,让权威专家资源、优质出版资源向共建高校聚集,让更多学术机会、实践机会、就业机会面向共建高校开放,合力打造学科共建的出版范本。这次共建工作专门设置了专家组和联络处,专家组要及时就共建的方向、布局、举措等研提建议,发挥好智囊团作用;联络处要做好日常联络协调,保障共建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