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 老年读者的“传声筒”“扩音器”

发布时间:2024.04.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阅读:100次

作者:本报记者 洪玉华

\"\"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现场。 银龄阅读论坛主办方 供图

 

银龄阅读论坛正在成为老年之友。去年的论坛上就有不能亲临现场的老年人委托书友带来鲜花,以表示对全民阅读大会关注老年群体的感谢之情。今年论坛上,银龄阅读发展基金、银龄光影工程、“领读者计划”等一系列推动老年阅读新项目的发布,更是收获了会场内外一众老年人一句真诚的“谢谢,谢谢你们”。

承载着他们的感谢与期盼,银龄阅读论坛正在汇聚新闻出版行业、老龄领域、数字平台、研究机构、企业、公益基金会等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做好老年阅读服务。


“夕阳”同样有朝气


与人口老龄化相伴而至的是更多充满朝气的老年人。不信?看数据!在喜马拉雅平台,有超过10万名老年主播,最年长的超过百岁,年收入最高的超过百万。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屠琤说,4000多名老年人经常进行音频直播、连线,与世界保持同频共振。

不只是线上,线下老年阅读需求也正变得强烈。参会的银龄书院创始人薛晓萍在会场对面的十里书香长廊现场接收了一名老年读者。她说,那位老年读者正在买书,听说银龄书院专为老年人读书、讲书,立刻申请加入。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传播研究院副教授何其聪带领的团队2020年开始追踪老年阅读,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参与阅读活动的老年人一半左右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数据显示有六成老年读者同时参与广场舞、健身操、唱歌等活动,但他们认为,阅读无法被其他活动替代。

这些观察、数据与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致辞中的观点不谋而合。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正在变成一个时间跨度更长的概念。当下的老年人对有所读有所学,发挥余热、回报社会的需求与能力都在提升。

中国老龄协会宣传部主任庞涛也谈道,推进老年阅读工作是新时代加强老龄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提高老年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推进老年阅读工作,要为老年人提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更多可能,这需要老龄工作者、出版工作者和更多有识之士开拓思路、革新技术、勇于创造。

“老年人也是充满活力的,他们有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强烈愿望。”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说,银龄阅读发展基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和促进优秀适老图书出版,支持开展各类老年阅读活动。银龄光影工程致力于在出版基础上,将更多优秀老年文化产品搬上屏幕。

“领读者计划”是银龄阅读基金资助的第一个活动,由华龄出版社联合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社推出。该计划将首先在全国老年大学展开,遴选优秀适老图书、开展领读活动、培训领读者以及管理者。

“无论是银龄阅读基金还是‘领读者计划’,都强调开放性。我们真诚邀请更多机构、企业加入进来,共同做好老年阅读服务!”论坛发布环节的这句倡议引发长时间的、会意的掌声。


老年阅读服务需细分


老年人正变得更有活力,出版人也要改变对老年阅读的刻板印象。当下的老年人不是只读健康养生书,而是有着更广泛更个性化的阅读兴趣与需求。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就建议出版人精选内容,为老年读者量身定制图书。他认为,老年人阅读兴趣比较多样,可能围绕一个细分门类深入阅读,也可能反复读经典,还会因为学习新技能而产生阅读需求,也会因为陪伴孙辈而读教育类图书。无论哪种阅读都需要高质量供给。老年读者需要大字本图书,也需要拿着轻便、便于携带的书,更欢迎诸如本届阅读大会上的购书送货等服务。

北师大团队则基于调查数据,对退休前、退休中期、退休后期三个阶段的阅读特点进行了分析。具体来说,即将退休的人期待有所乐、有所学,他们更渴望在阅读中学会曾经不太擅长的技能,提升获得感和愉悦感。进入退休中期的老年人希望借助阅读活动走出家门,与同龄人共读、交流,老有所慰,满足心理需求。

在北师大开展的阅读调查中,进入退休后期、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较小。何其聪说,他们在追踪调查中发现,根本原因在于阅读活动与需求有错位。很多70岁以上的老年人重建了退休后的生活秩序,更希望阅读活动中有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并获得认同感。此外,他们可能长期忍受慢性病的折磨,更喜欢与生命有关的阅读,让自己有更好的心态回顾人生,直面死亡。也就是说,70岁以后的阅读需求是老有所为、直面生命。

“老年人的阅读有很大差异,大致可分为拓宽视野、休闲消遣、修身养性、教育子女、自身习惯、满足社交等6种类型。”北京和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创始人李春红对老年阅读的精准服务有着深刻体会。她说,所谓精准服务,就是将服务对象的需求置于中心位置,提供最适配的解决方案。她所在的石油共生大院阅读空间内经常开展读书交友会、智能手机培训、健康养生知识讲座、专题读书会等活动。他们还在阅读空间标配的咖啡厅推出老年人爱喝的各种茶。应一位经常带孙女来这里的老年读者建议,阅读中心设立儿童阅读角,并联手外研社推广英语绘本阅读。如此一来,为孙辈做阅读表率的老年读者心愿得以实现,一老一小尽享阅读。


供给失衡待解决


老年阅读工作大有可为、老年阅读市场大有潜力。全国老龄办机关党委原专职副书记常振国认为,老年阅读需求正向发展型转变,但适老图书总量和结构均显不足。在推动老年阅读活动长效开展过程中,要做好城乡统筹,注重乡村老年阅读服务。

“2022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活动中,各出版社申报的1100多种图书中,大字本仅有5种,结合了音视频形式的融合出版物仅有14种,从策划阶段就贯彻适老化理念的优秀出版物少之又少。”华龄出版社副社长周宏呼吁出版界同仁关注适老化产品开发。

以老年为主题的图书超过一半是关于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的。周宏认为,目前老年图书数量少、重复率高,老龄出版服务理念缺位、产品形态不适老现象亟待改善。适老阅读首先体现在图书制作上,但大字本图书仅仅是一个切入点,出版人不可以偏概全,局限于这个单一维度。周宏介绍说,他们出版的《老年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手册》采用漫画图解方式,广受欢迎。相似的,《玩转智能手机》在组稿过程中就缩减了近70%的叙述文字,尽量用图说话,同时植入有视频讲解的二维码。

“适老读物数量少,市场供需失衡。”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丁以绣认为,在老年阅读事业中,各方面的产学研互动不充分。在老年阅读出版方面,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操研究都相对缺乏。新时代媒体人应发挥好自身优势,在信息传播、阅读引领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挖掘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优秀出版物。构筑银龄阅读桥梁,共建老年阅读事业互动平台。

屠琤介绍说,喜马拉雅推出“长辈模式”一年中,老年用户收听的专辑多达280多万个。目前平台上有超过1600万老年用户,每天平均收听时常超200分钟。做好老年阅读工作,数字化服务不可或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活动两个字太对老年人心思了。”薛晓萍说,老年阅读需要领读、交流、共享。趁此生未老,共享书香。云南省老龄健康产业发展协会会长王建新从政策引导、产业创新、合作联动等方面对推动老年阅读活动提出建议。“老年阅读不仅有学习、社交等需求,也有审美需求、促进家庭交流与和睦的需求。”云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郑明认为,推动老年阅读要满足多样化需求,也要开发听书等多种数字化手段。

走出会场时,很多嘉宾仍在讨论着这些数字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