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汉隆:建设公共属性与商业运营兼具的文化产业集团

发布时间:2025.01.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徐平      阅读:2076次

作者:本报记者 徐平


  “深耕大型书城业态,打造新一代城市文化综合体,高标准建设文化地标。加强公园书吧、地铁书吧、高校书吧等新型阅读空间业态建设,布局多元阅读文化空间产品线。做亮做优精品内容生产,出版一批精品力作,持续提升‘出版深军’传播力影响力。”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汉隆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集团在新的一年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光芒转化为实际行动,致力于建成集出版主业、阅读空间、知识服务、阅读服务于一体的兼具公共文化属性与市场商业运营的文化产业集团。


  打造新一代城市文化综合体


  深圳出版集团打造的第七座大型书城“湾区之眼”(深圳书城湾区城)已于2024年12月全面竣工,并计划在2025年年中开业运营。唐汉隆介绍,从1996年深圳的第一座大型书城深圳书城罗湖城到如今的“湾区之眼”,集团的书城业态紧跟阅读生态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阅读场景、提升阅读体验、拓展阅读服务。

  在建筑外观设计上,这座书城以“双玉盘”为设计理念,形似“双目”,故被称为“湾区之眼”。唐汉隆介绍,“湾区之眼”寓意着湾区文化发展的着眼之处、点睛之笔,以充沛的文化活力和创意张力打开眼界、拥抱世界、走向未来。

  深圳书城湾区城以“文化+公园”思路打造漫步式全生态文化公园,并集聚“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创意”四大多元主题融合业态,带来全面超越传统书城的文化体验。

  “以深圳书城湾区城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新一代城市文化综合体。”唐汉隆表示,深圳出版集团将借助新科技赋能多元复合阅读空间体验,从规划设计、业态布局到融合运营实现全方位创新升级,打造全新品牌IP,构建智能化会员运营体系,打造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场景,建设满足市民新型文化消费需求的“智慧书城”。


  出版主业与阅读推广双线发力


  “立足深圳特色,打造城市文化产业集团品牌。”唐汉隆介绍,新的一年,深圳出版集团要围绕进一步提升深圳出版社国际国内的品牌传播力影响力,增强内容出版市场化竞争优势,深耕赓续深港文脉、科创科普科幻、法语文学、青春少儿读物四大产品线,策划出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主题图书,努力讲好深圳故事、中国故事。“2025年,将大力引进市场化专业领军人才,健全提升编辑队伍专业水平和资源开拓能力,完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唐汉隆说。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持续巩固提升深圳全民阅读的引领示范作用。”唐汉隆表示,今年,集团要继续承办好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展,深化深港共读、深澳共读,推动深圳读书月走出国门,扩大品牌国际影响力,精准对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深圳读书月走进乡镇、走近百姓,让优质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将阅读服务下沉基层,通过下沉市场扩大渠道覆盖面,拓展书业增量市场,精准实现阅读的供给与需求匹配。”唐汉隆告诉记者,深圳出版集团要在2025年加强创意策划、整合资源,做强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书展品牌,逐步实现深圳书展在市场化、全民化方面独树一帜。持续推进全民阅读网点建设,打造大书城、小书吧体系,围绕“十分钟阅读圈”开拓公园书吧、地铁书吧、高校书吧、外文书店等多元阅读文化空间产品线,进一步提升全民阅读的便利性。


  改革助推文化产业集团建设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新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深圳出版集团作为一家文化产业集团,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前谋划“十五五”发展思路,围绕“促消费”“增活力”主动发力,做好“拓增长、觅蓝海、强内功”的文章。

  唐汉隆表示,集团要顺应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全面打造精品内容,提升市场竞争力,汇聚行业精品资源,探索内容出版精品创作新机制,满足新时代精神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顺应“兴趣消费”趋势,探索与客群成熟、自带流量的线上渠道品牌开展共创合作,将品牌自带的流量引入线下实体;顺应消费习惯由“到店消费”向“到家+到店消费”转变趋势,加大力度布局即时零售增长赛道,推动消费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优化用户消费体验,打造“数实融合”的新场景、新模式。

  在企业出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消费客群也将不只瞄准国内。唐汉隆认为,深圳出版集团要充分发挥差异化业态优势,塑造“游客必逛”的文化地标形象,挖掘游客消费增量,乃至依托境外游客口碑、社交媒体“种草”,提升集团阅读空间业态的全球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