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之家
四十春秋守典籍 三秦薪火传文脉——记三秦出版社成立40周年
发布时间:2025.03.1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李婧璇 阅读:314次
四十春秋守典籍,三秦薪火传文脉。地处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陕西西安的三秦出版社,以青铜器铭文为经纬,以甲骨简牍作注脚,用一部部鸿篇巨制解码文明基因,用一项项殊荣筑起文化丰碑,在深耕古籍出版的道路上,刻下独树一帜的文化年轮,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出版力量。
应运而生 根植本业
走进三秦出版社的精品陈列室,《西周金文撷英》《周原甲骨文综述》《秦代陶文》《昭陵墓志通释》《药王山碑刻》《全唐文诏敕考辨》《陕西金文集成》等一部部著作陈列其中,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等奖杯、奖状摆满一面墙,让人感叹这家社的家底还真不薄!
提到该社的由来,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1981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发布,古籍出版迎来发展的春天;1983年,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成立;1985年,三秦出版社应运而生。
守着陕西文物大省的丰厚历史文化遗存,三秦出版社自创立之日起就深耕古籍出版。“我们始终以守护文化根脉为己任,扎根三秦大地,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3月11日,三秦出版社社长支旭仲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笃定地说。
“专业的社,就得走专业化的路,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回顾三秦出版社成立40年的发展战略,支旭仲表示,“我们始终坚守高品质的古籍出版,以敬畏之心、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打造学术精品。”
2017年,三秦出版社凭借《陕西金文集成》和《中国蜀道》,一口气拿下两座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奖杯,就是最好的证明。参与这两套书编辑工作的支旭仲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那份骄傲和自豪,“可以说,我们开创了陕西获奖的先河!”其中,历时10年编纂的《陕西金文集成》,全面收录了从商周时期到三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让有着“青铜器之乡”美誉的陕西实至名归;一条千年蜀道,半部中国历史,历时4年编纂的《中国蜀道》,称得上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介绍蜀道的大型人文地理学术著作,为读者了解蜀道、“阅读”蜀道提供了新的读本。
总结三秦出版社40年一路走来的出版实践,支旭仲表示,该社始终坚持深耕细挖3个方向,一是古籍出版,如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等;二是文史文博等方面,包括文化普及类读物;三是地方志、年鉴等。在坚守专业高品质的同时,也要让古籍走进寻常百姓家。
锚定方向 坚守品位
《元稹研究文集》《丝路彩陶》等系列丛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关学经典集成》《〈逸周书〉疏证》等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泰律〉校注》等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三秦出版社累计有50多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20多种图书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50余种图书项目获得国家古籍整理专项资助。
“我们就是要全力打造国家级重点出版项目。”支旭仲告诉记者,三秦出版社入选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图书95%以上均是文史古籍类选题。“我们始终牢记古籍出版的责任,不断从中央关于古籍工作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以及重要指示中汲取精神力量,寻找高质量选题。”
选题有了,还需要高水平的作者来予以保障。多年来,三秦出版社形成了作者要“高配”的传统,即调动一切资源寻找与选题相匹配的高品质作者。以《陕西金文集成》为例,就是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天恩博士创作的。“他是极其敬业的人。”支旭仲介绍说,当时年近六旬的张天恩带着学生满世界跑,对每一件器物、每一篇铭文的出处等详加考察,核实每一处数据。
精品图书的锻造离不开高素质的编校人员。为了打造一支质量过硬的编校队伍,本着“实践出真知”的原则,三秦出版社实施“项目锻炼提升”的实践培养策略,结合专业、性格特点等挑选编辑参加不同难度等级的重点项目,该社副总编辑赵炜、何飞燕均从层层历练中脱颖而出。
多年来,三秦出版社还通过管理办法、追踪管理措施、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举措,建立起重大项目管理长效机制,确保一个个重大出版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顺势而为 焕发新生
数字化时代,三秦出版社依托重大出版项目锻造精品图书,打造出《元稹研究专题数据库》、《关学经典数据库》、“丝路文化”应用交互平台、5G丝路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蜀道文化资源出版与文旅融合开发项目等数字出版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实现传出去、“活”起来。
以5G丝路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为例,该项目依托《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研究》《影像丝路》等内容资源,链接高清图片、高清视频,构建起以AR、VR影像资料为媒介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这不仅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还通过深入挖掘丝路遗产点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开发丝路研学旅游和文创产品,以文化赋能加快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支旭仲强调,“我们打造的文化产品绝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注重其持久生命力,这是古籍出版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通过重点项目打造数字资源平台的实践,三秦出版社蹚出一条以精品出版促融合出版的新路。“作为西北首家获得网络游戏出版资质的出版社,我们要乘技术东风顺势而为。”支旭仲表示,“面对数字化浪潮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
“书犹人焉,岂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三秦出版社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丝路书香工程等为依托,推动《大唐风韵》《石头上的中国画》《中国共产党学习观》《中国历史密码》等精品图书海外版权输出。“我们以书为媒,搭建国际文化交流桥梁,讲好中国故事。”支旭仲如是说。
“做出版考验的是耐心、恒心和信心。”这是支旭仲从业30年的深切体会,“耐心是沉潜专注的定力,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坚守;恒心是矢志不渝的毅力,保持‘久久为功不松懈’的韧劲;信心是追求卓越的魄力,秉持‘不达精品不罢休’的执着!”
站在40年的新起点上,支旭仲表示,三秦出版社将坚守耐心、保持恒心、坚定信心,不负古籍出版人的使命与担当,继续书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