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形势下馆配服务的规范化
发布时间:2013.09.25 来源:中国出版协会 阅读:263次
一、馆配市场的变化
1.几个概念
馆配图书
能够满足图书馆特定读者需求的图书,一般以学科专业、工具资料和经典前沿图书为主,兼顾大众阅读;其特点是品种较多,复本数量较少,并对出版时间和入藏时间有较高的要求。
馆配工作
出版社、馆配商、招标(采购)代理机构和图书馆围绕图书馆的中文图书采购所进行的出版信息采集、发布、图书采购、配供及相关专业配套服务。
馆配商
以赢利为目的、以图书馆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印刷型中文图书及相关专业服务的图书供应商;是连接出版社和图书馆的主要枢纽。
馆配图书采购方式
指馆配商为图书馆采购图书提供的选购方式,包括目录采购(期货目录采购、现货目录)和现场采购等。
馆配市场
图书销售方围绕图书馆文献采购需求配供产品和服务的场所和领域。换句话说,就是以代理商为中介,将出版社和图书馆供需双方对接起来,从而实现各方利益的一种业态。馆配市场的形成,是在图书馆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市场机制逐步转型的过程中,最早由民营书业开拓培育起来的。
2.出版社与图书出版状况(略)
3.图书馆图书馆配的特点
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文献采购的质量与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图书馆藏书建设水平的高低。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环境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图书馆的馆藏内涵、资源结构、资源获取方式等,都出现了与传统图书馆藏书建设不同的特点,这决定了文献采访模式的内容与形式要发生变化。
虽然.数字资源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但对于纸本图书来说,和期刊完全不同,在图书馆还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此,对大多数图书馆来说纸本图书依然是资源建设的重点。
传统的采购方式以收藏数量为衡量依据,但本科教学评估后,各图书馆已经从井喷式增长趋于平稳发展阶段,大家也开始冷静分析之前建设带来的问题,寻找对策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特点无论是对图书馆、馆配商和出版社都有借鉴作用。
特点:
(1)馆配不属于批发性质,图书种多册少
批发是同种书数量大,而图书馆购书是品种多复本少,一般的图书馆,每一种书的采购复本量仅3~5册,平均3本的多,所以它不能按照一般商品批发算价格;
(2)围绕学科专业,读者群相对固定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围绕学校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为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所采购的图书内容必须要满足本校教学科研需求,专业性很明显。高校特定的读者群使高校图书采购有较强的特定性。直接决定了图书采购原则必须符合读者群层次,完全契合本校读者用书的特点。
(3)“访”的力度大,学科主题要求明确
图书采购中“访”是高效高质量采购的基础.要求采访人员对内部需求即本校学科专业设置、读者需求了然于胸,也要求对外部变化密切关注,如最新图书出版信息的获取,出版社、发行市场动态变化等。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密集出现,各学科院系应对教学质量评估的文献储备指标.形成了学科主题的采访要求。这些信息需要及时了解,并动态修订采购原则,以提高图书和教学科研的契合程度。
(4)图书采购分批次,持续性进行
图书馆每年都要购买图书,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行为,不是一次性就完成的行为。因此,对馆配商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5)对馆配商依存程度较高,专业服务要求细致
大部分图书馆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期货订购,或者现货采选,都是通过馆配商来进行,馆配商是图书馆获得图书信息和图书实体的主渠道.图书馆能否获得优质图书和书商专业配送能力有很大关系,图书馆更加注重质量和服务。
(6)采访图书的方式发生变化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采取招标采购的方式购买图书,无论是通过招标代理机构还是学校自行招标,都与以前的随意购买发生了大的变化。
(7)图书采购需要一系列配套服务
图书馆采购图书和一般零售批发是不同的,售前需要有编制好的采访数据,售后需要编目数据,以及各种加工服务等。
4.馆配市场现状分析
(1)馆配市场竞争格局多元化
目前,我国的馆配市场主要由新华书店、民营馆配商和出版社直供中心组成,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新华书店: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抗风险能力,有广泛的业务关系,但由于体制问题灵活性与服务水平稍显薄弱;民营馆配商:产权明晰,体制机制灵活,供货全面,售后服务完善。但馆配服务专业化稍显薄弱,利益驱动最为明显;出版社:有信息优势及费用优势,可以最大幅度地让利于图书馆,有专业水平与能力,但品种单一,馆配服务缺乏专业性,并不是所有出版社都适合做馆配。
(2)竞争因“招投标”加剧,准入门槛提升
2005年之后,“招投标”开始引进图书市场。馆配市场实施招投标的结果,使馆配商之间的竞争公开化、白热化。其一,准入资格越来越高,越来越严,促使这些民营企业不得不投入资金扩大书展场地,加强信息设备和信息系统建设,增加注册资金,扩大职工队伍等,使这些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其二,馆配市场的投标折扣越来越低,从最早的九五一直到现在的七五,甚至还有更低。馆配商的生存受到威胁,一些馆配商因此倒闭。
(3)适合馆配的专业学术类图书出版太少
虽然每年图书出版量不断增加,但大众书过多,适合馆藏的专业科技书太少,低劣产品充斥市场,专业性图书受众面小,出版社为了追求利润,出版很多大种类图书。
(4)馆配商的销售成本急剧上涨
图书馆将很多原来由自己图书馆员应该完成的工作加到书商身上,如:由书商带领参加各种书博会、增加各种附加服务等。
(5)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
图书馆采购回归常态后,财政加大了绩效考核的力度,使得图书馆对馆配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评价也越来越严,驱动一些馆配商为了占领市场,加大对图书馆的售后服务,如:学科文献分析、图书配补业务等。
二、馆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为维护馆配市场和谐稳定、寻求馆配主体各方的利益平衡点,倡导建立积极健康的馆配市场生态环境,有利于馆商之间的良性互动,互利双赢,促进馆配业务沿着有序的轨道发展,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由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资源协调分中心在2012年5月研究制定了《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馆配工作指南》。指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规范》等行业法规。以期对从事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馆配工作的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和招标(采购)代理机构进行规范,即各自根据要求进行自我约束。也想在此听听大家的意见。
1.出版社:
(2)出版信息
▲提供本社完整、及时、准确的出版信息。
▲提供各类馆配目录、专业分类目录、期货目录、现货目录、新书目录等。
▲出版目录项目要尽量完整。如:阅读对象、主题词、内容提要、分辑名、分辑号等项目。
▲目录格式包括文本、表格、MARC格式、数据库格式。
2.馆配商
(1)基本资质:招标种的资质要求;
(2)馆配基本条件:
(3)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包含的内容。
(4)馆配信息;根据用户需求,尽量完整提供;
(5)目录采购服务;
(6)现场采购服务;
(7)编目数据;
(8)配送服务;
(9)退换图书;
(10)结账;
(11)增值服务(不计入报价内);
(12)附加服务(计入报价内)。
3.图书馆
(1)采购组织;
(2)采购原则;深入了解
(3)采购计划与预算编制;
(4)中文图书的政府采购和非政府采购;
(5)中文图书的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
(6)选择代理机构;
(7)政府采购方式;
(8)图书馆在委托招标采购中的职责;
(9)招标材料的准备;
(10)技术需求与参数;
(11)馆配商的选择依据;
出版社应该做的:一个重点:重点抓好适合于馆配的产品开发,多样、多层次,完善功能,从产品入手,多出有品位、高质量、高水平的馆配产品。
两个服务:
-更好地为馆配商服务,加强与馆配商的合作,规范渠道建设。
-更好地为图书馆服务,重视馆配营销,准确掌握图书馆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一对一”的顾问式服务。
馆配商应该做的:起承上启下、沟通上下游关系的重要作用。不仅联系着上下游的信息沟通,同时也是上下游图书中转和配供的中间站,馆配商在市场上的规范性发展成为了市场良性循环的重要依据。
放下一味地想做大做强,向广度发展,一味地追求客户数量的多少,而在满足客户需求、发展书店特色上下功夫,做文章。创出自己的牌子,形成自己的特色,追求向深度发展。
馆配商的“产品”就是服务,包括供货品种、员工素质、书目信息、数据加工、到货速度等等,同时要与各图书馆的个性化需求相吻合,大力提升服务能力。
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帮助图书馆客户做好馆藏建设,开发图书馆馆藏统计分析平台,为其他同类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提供参考和依据,提供相应的馆藏建设解决方案。
不盲目降低招标折扣,维持市场秩序。
图书馆应该做的:规范自己的操作
-积极争取合法的经费投入
-尊重采访人员的意见
-不盲目追求低折扣
-更加注重馆配商的综合实力
做好相关计划
-做好年度采购计划
-保持和馆配商的及时沟通
-现采需求及时通知馆配商
保持和重点采购出版社常沟通
--保持和重点采购社馆配服务人员常联系
--了解出版动态
--索取新书目录、专题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