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周百义:获奖是激励也是鞭策
发布时间:2014.10.31 阅读:103次
□本报记者 涂桂林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百义,从事出版工作27年,先后在编辑和出版管理岗位工作,业余时间从事出版研究。谈及获得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周百义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这对于我来讲是一种激励,也鞭策我自觉践行韬奋精神,不断为出版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1987年,周百义被分配到长江文艺出版社当编辑,当时他的脑子里没有畅销书的概念,更多时候想以文会友。第一次组稿,周百义责编二月河的3卷本历史小说《雍正皇帝》,从京都宫苑到乡野大衢,从皇帝阿哥到平民百姓,涉及的地域之广、人物之多,对刚毕业的周百义来说,是一个巨大工程。他靠着敬业精神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周百义说:“二月河并不是我最早发现的,但把二月河推向读者,主要是我做的。”
2003年,周百义编辑出版的4卷本长篇小说《张居正》,获得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周百义告诉记者,当时作者熊召政拿来第一卷书稿时,他觉得没有写好,便提出修改建议,从而使作品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1995年~2005年,周百义在长江文艺出版社担任社长。刚上任时,为了摆脱出版社经营困难的局面,周百义加大改革力度,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建立了符合出版社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到离任时,经审计,出版社所有者权益增长50倍。同时,出版社构建了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产品格局。其中形成了以“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为代表的原创长篇小说系列和以“跨世纪文丛”为代表的作家作品系列等。
周百义很早就倡导“走出武汉、面向全国”的出版设想,他们于2003年在北京成立了报告文学编辑部、北京图书中心,为出版人谋求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出版社较早实行经理人制,聘请了金丽红、黎波、安波舜、郭敬明、刘硕良担任北京分部负责人。后来又推行股份制改造,让他们持有公司部分股份。这些改革措施不仅为出版社自身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出版了一大批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图书。如长篇小说《狼图腾》,已翻译成30种语言在几十个国家出版,至今在国内销售将近500万册。北京中心的设立,为出版业推进体制改革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周百义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出版研究,写了50多万字的研究性文章,先后结集出版了《书旅留痕》《出版的文化守望》《书业行知录》3部专著。周百义认为,出版人应该立足于为社会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发挥文化教化人的作用,继承韬奋精神,把出版工作做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