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惠西平:要与大地贴得更近
发布时间:2014.10.3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阅读:112次
□本报记者 韩东
他是陕西出版业的领军人物,从事出版工作三十余年来,用优秀的精神产品陶冶着人们的情怀;他不仅是优秀的出版工作者,而且是一位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出版企业家,他就是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获奖者、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惠西平。
1982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华岳文艺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从事编辑及管理工作,历任编辑、编辑室主任、副社长、副总编、社长等职,一路走来的惠西平算是出版界的“老人”了,但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时刻萦绕在他的脑海中——邹韬奋、巴金、胡愈之……他认为,老一辈出版家的工作都是为了“传承文明,开启民智”,为了做那些“比钱更有意义的事”。
“邹韬奋是一位有品格、有骨气、有浩然之风的出版家,在从业历程中,他一直是我的楷模。”惠西平说,“韬奋和巴金办生活书店和文化生活出版社时,‘赚钱全是为着事业,赢利多用于再生产’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从业多年,惠西平时刻提醒自己作为出版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须臾不敢忘怀出版人的文化情怀和传播使命。在这种责任意识中,陕西人民出版社积极出版弘扬主旋律的图书,实施精品工程,先后出版了一些双效突出的优秀图书。《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梦跟颜色一样轻》《这个冬天懒懒的事》等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
惠西平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作为今后的出版方向。他说:“出版工作要想取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成绩,就必须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负责。”
今年8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65:耀邦早春行》首发座谈会在西安举行。胡耀邦的长子,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德平随身带着厚厚一沓资料,那是他在认真研读过《1965:耀邦早春行》后写下的近1.5万字的读后感。会议过程中,胡德平始终语调温润,态度专注。”彼时,感动不已的惠西平深深地认识到,我们出版的每部作品都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老一辈严谨细致的作风、学风以及人品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我想这也应当是我获奖后的方向与行为准则。
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出版人职业生涯中,惠西平也经常会遭遇到“筚路蓝缕”的窘境,正是这些先辈的光照,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才有了丰沛的勇气,去迎接与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乐此不疲地去接力“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使命。
“此次获奖,我感到既惶恐,又欣慰。这不仅是对我30余年出版人生涯做的一次总结与梳理,更是向我十分尊敬的韬奋先生的一次致敬。”惠西平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