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柳斌杰理事长在中国版协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3.04.16 阅读:105次
中国版协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主要的三项议程已经结束,一是我们颁发了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二是建国同志代表常务理事会做了工作总结和今年工作要点的报告,第三是审议通过了增补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的提案。这些工作都是按照章程进行的,会议进展地非常顺利,三项议程已经全部完成。
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再交流交流思想,围绕一个题目做三个方面的总结。围绕一个什么题目呢?发展中国特色的出版业,这也是在坐的同志们几十年、十几年奋斗的一个目标。我看了一下在坐的同志,绝大多数是十五大以来走上出版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出版局、集团、重要出版社,大约是十六年左右的时间。在坐的还有一些同志是十六大以后不久退出现职领导岗位,也一直在参与版协的工作,一部分是十六大以后在岗位上的,还有一部分是现在在领导岗位上的。这样一个队伍是来之不易的,是我们行业在改革发展中间涌现出的一批重要骨干力量,正是依靠大家我们才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出版事业。为什么要讲到这点呢?中国的出版事业和世界其他国家不一样,和以前中国的出版业也不一样,它是完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下,经过改革、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特色的行业。所以看到在坐的这么多同志多年的奋斗,我想我们这个事业怎么样继续把它发展下去,所以就想说说发展中国特色的出版业。
出版协会就是一个行业的协会,核心的目标就是团结全行业人来发展中国的出版事业。先讲三个问题。
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十八大在文化的论述方面不多,但是一个核心是扎扎实实地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什么这样讲?就是因为我们在之前召开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了全面的部署。所以在十七大以来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理论、政策、方法。所以在十八大的时候没有提这些,就是扎扎实实推进,这个意义是很深远的,我们建设文化强国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对我们出版行业来讲,怎么样去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我想有三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以文化的自信,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讲自信它不是一个什么物质的实体,它是一个精神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信仰、一种理想信念,实际上它是一种文化继承的问题。我们怎么样能够牢固地树立这三个自信,一个重要的根基是要有文化自信。对我们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文化,应该有坚定的信念。这一点在我们的出版界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国民中间、在我们社会上,对文化的自信还不够。为什么我们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这样复杂的价值取向,复杂的道德标准、道德行为?出现了种种不可想象的一些精神领域的问题和文化现象?根基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不牢固,对我们几千年文化传统缺乏自信,对我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许多人吃的是中国饭,做的是美国梦。这种情况、这种社会思潮、这种文化现象,作为出版界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我们的出版,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这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俄罗斯有一个诗人写的诗里面讲:我的祖国不是俄罗斯的疆土,我的祖国是俄罗斯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能够自立自强几千年,由多民族、多国家、多起源融合成为这么一个大的民族,它强大的凝聚力在文化方面。我们出版业正是做这个工作,为什么强调这点,出版和所有的文化是不同的。这次在机构改革的时候,取消了“出版”这两个字,我写了六条意见,出版不能少了,不仅是一个文化传统、文化根基的问题,它是一个公民的文化政治权利的问题。宪法里面出版自由是代表公民的政治权利的问题,世界各个国家都要这样做的,讨论机构的名称,新闻出版都没动。所以这是从文化的本意上要认识的。我们说有别的传播形式,像有报纸、有刊物、有广播、有电视、有音像制品、有电影,这些东西从广义上都是一种出版,但是跟我们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出版是不一样的。中国人对出版是一个什么信念?家庭、民族,崇尚读书,这个传统就是我们强大的凝聚力,也是我们文明得以千年万年传承下去的根基。所以我们从出版着手来建立文化自信,进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缺少了这个精神的支柱,缺少了这个根基,你的自信是建立不起来的。所以我们出版在贯彻十八大精神上,这一点上要更加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十八大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坚定就是要自信。
第二,以文化强国的建设,让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站立起来。中国人精神方面问题不少。大家可以在网络上一看就会知道,各种思想、各种认识,什么样的都有。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反映了我们文化强势的影响力现在还不够。在多元文化挑战、在多渠道传播、在多种信息获取的方式冲击人们头脑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文化的主心骨。实际上现在变成什么?变成以我们上层所主导的,以我们的主流媒体、主流出版物为主的一种意识形态领域,这是我们的主流。另外一种就是以民间主导的,意见领袖为代表的,多媒体的舆论圈。事实上人们的精神、注意点非常分散,在其他国家看不到的现象在中国都能够看到。你大概可以去研究一下,网上任何一件大小的事情都可以去检验中国人们的思想认识差别。我们现在从哪些地方入手呢?就是文化强国的建设,形成强大的文化力量,来凝聚我们民族的精神,主流不断地扩大。中央主要领导讲过,我们要参与新媒体、网络、信息传播和文化的竞争。所有的主流媒体不能封闭在主流这个圈子里,要参与一切的传播形式,扩大我们的主流阵地,增加我们主流的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国是这些年来凝聚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种重要的奋斗目标。我们也曾经提出过一个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目标,在2020年我们这个类别的主要文化产品能够在世界上进入前几位。我们要以这个目标来作为当前我们新闻出版业奋斗的目标。目的是干什么?目的是让我们从精神上站起来,让中国有那么一种建设自己国家也同时为世界文明做贡献的国际地位。这一点目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关键时刻。十八大以后,国际社会期盼中国有一个新的变化,能够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文明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其中文化是一个主要的方面。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规划,包括“十二五”规划,包括文化发展纲要,包括文化产业的规划,包括文化公共服务的规划,把这些作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依据,很好地融合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
第三,在文化建设当中,要突出十八大所提出的“三大目标”。用这个目标来统领我们的出版建设。那就是我们在2020年建党100周年,实现全面小康。在2049年我们新中国建立100周年,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在两个一百年的基础上,我们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当前所讲的几百年来的中国梦。把这个目标和我们当前出版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因为我们出版的生产和其他是不一样的,它是一个永久的产品。一个优秀的出版物产生以后,不像报纸、广播、电视大概是几小时、24小时的寿命。出版是一个永久的产品,好的作品可以发挥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于几千年。比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到现在不是两千多年了吗?我们的《诗经》到现在不是三千多年了吗?它不还在发挥作用吗?我们的出版就是有这种特性,所以我们在实现共产党、中国人民所确定的这几个大的目标,出版完全可以站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为我们民族实现“三大目标”提供精神力量和知识支持。所以,这个作为我们出版发展的一个目标,要求其他文化宣传工作长远地去做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出版是完全可以这样做的。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很好地贯彻十八大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我是从2002年3月19日到新闻出版总署,到今年的3月19日新的总局成立,正好是11年时间。我在11年时间有一个什么感觉呢?就是文化宣传思想战线本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你要想办法把它变实。虚的东西你再用虚的办法去做那就是虚无缥渺,就是成天制造口号,做不了实事。而我们出版恰恰不是这样的,出版是一个实体的文化产品,每一个思想、每一种观念、每一种做法的表达都是通过产品承载下来,传给世界、传给后人的。所以要扎扎实实地去做。现在我们的出版社我看也在两极分化,扎扎实实做的就是大发展的局面,越来越强。在那儿留着虚功夫,吵吵嚷嚷不干实事的,越来越边缘化。包括我们以前很有名望的出版社我看现在也开始边缘化了,为什么?不实,没有好的产品出来,你再有什么招牌也不行。有些人还总不服气,总以为他的招牌比别人的招牌好,但实际上市场的结果是很不好。但是市场的结果是非常关注我们,现在社会组织对我们图书出版社市场的评价,每期都看出一些出版社的变化,出版单位的变化,我就有这个感觉。所以我们出版协会的同志,不管是在岗上的还是不在岗上的,促进我们这个行业实实在在地变化,不是虚的,虚的没有后果。别说我们这个行业,就是大的、全国的局势也是这样。最近的舆论你看,十八大以后我们要树形象,民意调查的结果,就是在节约这一项上有了一些实效,其他的收效甚微。昨天《人民日报》发了一些调查评论,这是中央领导批准的。今后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扎扎实实的,做文化工作更是要这样。十八大提出扎扎实实地推进文化传承建设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出版行业也是一样的,这是我第一点想和大家讲的。
二是总结新闻出版工作的实践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的新闻出版业。
大约是在15年左右的时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的文化按照十六大所设计的一种思路进行改革发展,有了文化体制改革,有了文化产业等政策相配套的实践活动。这几年大家都经历过,应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构建了一个未来出版业发展的基础框架。这一段时间大家应该好好总结一下,我看了大家出版的书和发表的文章,总结的都很好。十六大以来,出版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因为和传统时代的不同,也和其他国家的不同,是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在这些经验里面,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新闻出版业最有重要意义的我讲六点。
第一点就是坚守我们的文化精神。我们的文化精神是什么?传统上说就是爱国主义、自强不息。这是中国文化最本质的传统。我们几千年来,中国书的核心是讲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的学术思想、文化发展的脉络,重视道德、伦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大的特征。包括我们现在讲的儒家,哪一家都没有超过这个范围。这个优势我们要继承下去。当然它的弱势我们也要克服,中国传统文化弱势是什么?不讲科学,不讲真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不放光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讲科学、不讲真理,而讲的是权力,讲的是伦理。2500多年的书奠定了这个基础。近代以来,我们的先贤们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特质,科学、真理引进到了中国。大概是清朝末年,第一次解放中国的文化。当时清朝出台了出版、著作权、报刊几个法律,中西文化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是中国文化最繁荣的一个时期,当时中国的报刊比现在多得多。鲁迅先生写的书也可以看出来,鲁迅先生所列的主义在中国就有200多种,那是一次中西文化在中国的交融。从此以后,五四运动走上了新文化发展的道路。我们既重视传统也吸收别人的科学精神。在近代,我们现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这样一种新的精神状态在我们新文化里面,这种文化精神始终要坚守。不能在世界文化的思潮中中国文化自己迷失了方向。今天我们讲的出版的方向问题、舆论导向问题,都是从这个大格局中去看这个问题。这点我们出版界特别要注意坚守中国文化。不管是什么样式的图书,什么内容的,文艺的,理论的,娱乐的,始终要体现中国精神。大家分析美国文化,美国文化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样式,也是在世界上传播最广的文化,但是他始终的核心就是美国精神。不管是文艺作品、理论作品、科学作品、儿童作品,美国精神始终在里面。所以我们中国出版界要坚定我们的出版方向,坚守我们的中国精神。强不强在于文化精神,不在于书做得多么多,不在于做得多大、多好、多漂亮,那不行。它影响社会的是人的精神内容方面,精神内容好了他就是强大的,精神内容没有了,那是白开水一碗,人家看看也就过去了,没什么影响,所以对这点大家还要继续努力。
第二点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出版体制改革进行了十多年,到现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转企改制这一步基本完成,股份制的改造进行了一部分,公司治理改造更少,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相当的差距。除了上市公司以外,其他的很难说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这个改革的路程还很长。
首先,改革要推进这几步,股份制改造,公司制改造,加大兼并、重组、融合,使我们的优势企业能够得到优先的发展。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优化结构,我们对付不了世界经济。最近看美国、欧洲,欧盟已经批准了出版的一个并购案,欧洲最大的出版集团和美国最大的出版集团要合并,它会进一步形成像苹果、好莱坞这样主导世界的行业公司。所以如果没有这样大的跨国集团,靠我们的出版社确实不是对手,咱们要有自知之明。我们最大的出版社也不是对手。因为我们全国出版的总量相当于人家一个出版集团,这个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进。
第二,我们现在形成的一些壁垒还要进一步打破。部门所有、单位所有,这是我们“三改一加强”这个阶段最大的阻力,要突破。在政策方面,我们在两年前已经开始研究,去年上半年呈报的下一步改革方案,中央领导都已经批过了。下一步要继续推进“三改一加强”,突破部门所有、行业所有,还要解决地区的市场封锁,打通整个市场,要有一个平等、统一、自由竞争的环境。
第三,改革的内容。改革发展中融合的战略。大家看到我最近关于文化的融合发展的几次讲话,就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国内和国外的融合,行业各门类的融合。这次机构改革大家最拥护的一个就是打破传媒融合的障碍。光电媒体和数字媒体融合发展,创造这样一个条件,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大型的综合的新闻集团,贝塔斯曼这样的大型的全媒体的集团,竞争力很强的。中国现在没有这个,但是有一些必备的条件。这三条是宏观上改革要突破的关键。相应的微观主体,出版公司、出版单位改革要跟上这个步伐。当然深化改革还有很多,今年主要方向就是这三个方面。政策预计在6月前后出来,中央已经列上日程,已经在征求意见。
第三点是要发展出版产业。这个我不多讲了,这方面就是千方百计通过产业集群、产业带、产业园区、优质集团等方式,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继续保护良好的态势。这个大家都有办法,今天好几个同志都谈到他们扩张、上市、融资、发展新项目,产业发展咱们已经走上轨道了。中央、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方面也加强了倾斜。
第四点是做好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出版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自古以来就有,我们中国出书是两种路线,一种是官修,一种是民间私刻。你们都看过中国出版史就知道,一直是沿着这两条路子出书。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他留了书目,他把官方出的这些书焚了以后留了书目,汉朝初年在恢复的时候依据这些书目在民间搜集了所有这些书,所以当时的私刻已经相当发达了,后来就一直形成了这样的传统。官修这部分是干什么的呢?就是公共服务,私刻的那部分是商业行为,当然也有公共服务的,富豪人家也拿出来一些钱来私刻,代代流传,江浙一带也有一些大的藏书家。这些年我们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精神,特别强调公共服务建设,这些年来构建了几个体系。出版行业都知道,一个是国家投资的书,国家重点出版工程;民族地区的文献典籍;面向基层人们群众的农家书屋工程,短短的几年时间大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么短的时间有11亿册书下到了农村。比我们几百年来,从清朝政府开始有了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总量到现在只有6亿多册,我们这几年送到农村的书有11亿,了不得的一项公共服务重大工程。这项工程,中央的后续政策有了,尽管标准不高,但是每个村每年也有两千块钱的更新图书费用,这个后续机制建立起来了。还有一个是出版的东风工程,这主要是解决民族地区出版的基础设施,东风工程这个项目建设是作为实体,印刷设备、厂房等。新疆、西藏,覆盖到所有的自治州都有。另外就是全民阅读,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工程。大家不要小看,全民阅读实际上对出版单位来说也是力推市场,这就是最大的广告。13亿人如果每人有1册书的话就是13亿册。十八大把全民阅读写在政治报告里面,还正在考虑成立中央层次上的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西方国家全都有的,国家的元首、元首夫人担任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的主席。“两会”之后正在落实,今年读书节活动采取措施。所有这些公共服务的项目,我们出版机构都当做一个大事去做。这里既有为社会做贡献的部分,也有发展的机遇。我们农家书屋400多亿的资金投进去,好多出版社依靠农家书屋这一项,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也有发展的地方,对政府来说是公共服务项目,对你来说也许是发展机遇,这个事情还要进一步做。
第五点是加强出版管理的问题。出版管理是目前咱们的一个重要课题,不管是政府管理、行业管理还是企业自己的管理,都是要加强的。现在出版技术条件好,出版也比较容易,所以就变得复杂,所以要很好地加强管理,包括内容导向的管理、经营方面的管理、市场的管理、质量的管理,各种管理进入制度化、规范化,保障出精品、出力作。所以管理工作要加强,这个都是大家经常要做的工作。
第六点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的图书受到了世界的关注,特别是莫言获奖以后,在全球中国的图书销量大增,最近统计图书出口翻了一番,国际关注中国已经是一个潮流,对我们出版业带来一个好的国际机会。外国人是注重读书的,像中国人这样看报看电视这种事情在国外是很少有的。外国的政要休假,都有一个读书目录,是要向世界公布的。奥巴马今年休假,读哪几本书?他干什么呢?一方面他本身也作秀,另一方面他引导社会读书,告诉你总统现在读什么书,他这个休假都是公告的。每年我们都研究这些元首们休假读书公告的目录,他在引导读书。现在中国的书、关于中国的这些论文也已经引起了西方世界,特别是一些政要的关注。所以我们要利用国际平台、各种机会加大我们图书走出去的影响,真正能够传播中国思想。当然别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开个讲座、发个消息也能传播,但是影响力有限。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就是看两眼知道那个消息就完了,西方人是理性思维的传统,要看透,研究好。所以我们对国家、行业、企业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市场的途径传播中国的图书文化。奇葆同志今年年初到总署来考察,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图书做得最好,所以当场同意拿出两千万来支持中国图书的走出去。他到任中宣部以来没有表态支持过哪个,他认为这个事做的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许多出版社在这方面打开了思路,多种途径参与了国际出版的竞争,这个势头要大力地发展下去,这是真正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说的不客气的话,你在那演个舞蹈、耍个杂技、耍个猴,那个就热闹一下子,并不能代表多少中国文化的精神,书就不一样了。
三是以改革的精神做好行业协会的工作。
我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以改革的精神做好行业协会的工作呢?这一次机构改革,实际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的改革方案更重要的是市场化的改革,目标是瞄准2020年建成完全的市场经济,大家可能只注意了全面机构改革的那几项,没有看后面十条改革的意见。那是最重要的,我也借此机会说一说,这十条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什么?
第一,解决政府的定位问题。政府的管理逐渐要从事业、企业、社会基层剥离出来,它属于国家层次上的宏观政策的调节和管理,而不是去管理具体的事务,这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比如说我们的新闻出版和广电,我们这次调整出来的职能大概有47项,就是放掉了,不允许在政府环节来管理这些需求。这是一个方向,就是政府减少对公民、对微观主体干预的程度,给人民、基层以更大的活力,更大的创造自由,这是一个改革的方向。
第二,增强基层社会自治的权利。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基层单位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是基层自治,落实基层自治这个权限。我们在全国有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有基层自治制度,这是我们国家制度的基本方向。基层组织的放权,基层组织的自治,包括基层干部的遴选,都是自治的一个内容。
第三,社团组织的改革。社团由国家统一审批管理,逐渐地要取消主管主办单位,国务院9月份开始实施这样一项制度,直接向国家社团主管机构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就可以开展社团活动了。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在广东进行了一年多的试点,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还有一个就是公司注册的制度也变了,谁投资谁负责,所以项目、公司这一类的不再审批。这对公司发展就有一个便利条件,投资人负责,过去哪怕是民营项目、大项目都要到发改委去审批,这个就取消了。你拿资本注册一个公司,你发展项目,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谁负债。另外公司成立的许可制度也发生了变化,有一定资本就可以注册公司,营业执照的办理是自由的。对出版、报纸有个许可证的问题,先注册公司,后申请许可证,所有行业今后都是这样,需要有行业主管的,那么只能在公司申请许可的时候发个许可证。这个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我们新闻出版需要先有个新闻出版行业的许可证,你才能去登记注册公司,这个反过来了,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另外,和我们行业协会有关的就是行业协会的职能要扩大,但是行业协会要变成竞争性的,一个行业不止一个行业协会。过去我们是比较垄断的,像出版协会就是一个,以后就不是这样的了,以后就是竞争性的,你这个协会办得不好我还可以再成立另外一个协会,行业协会也引进了竞争的机制。外国就是这样的,行业协会建立以后,政府、社会都在选择,信誉好、社会公认好的行业协会,委托它工作,都是这样做的。围着这十条改革意见,是相当重要的,大家可以看一看,对于行业协会我觉得既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所以我们要做好行业协会的工作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
一个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两个机构不再保留了,组建了新的机构。新的机构“三定”的前提就是分离职能、下放权力、明确职责,这是首要的。你先要报出来哪些要分离出来,哪些要下放,哪些要理顺关系。不跟以前一样,以前看“三定”,你的职责是什么?这次第一条就是哪些要分离,第二条哪些要下放,第三哪些要理顺,再梳理还有些什么职能,这其中大量涉及到了行业协会的问题,下放到企业的问题,下放到地方的问题,政府的审批权的问题,这些都要逐步地改革。比如说我们出版中有一些评估、评比、评奖、评价要完全交给中介,政府不再干预。像出版社的评估,我们的评奖、评价要交给行业协会来做,这就给行业协会带来了发展。另外一个就是国内外的展会逐步地要移交社会来办,不再由政府来办。各个行业都是一样的,我们在国际上和外国就能接轨。大家知道,外国的所有书展都是协会办的,没有政府来办的,中国是由政府来办的,类似这样的改革方案预计有一个多月就能批下来。这就为行业协会的发展带来机遇,我们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承担由政府转移出来的这些工作,把行业的事情办得更好,这也是我们行业协会自身发展的一个机会,这一点我们要抓住,要加快发展。
第二,深化改革,服务行业。行业协会正在改革之中,从中央的方案,行业协会成立的方式、行业协会的职责、行业协会的管理都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除了涉及国防、军事、国家安全少量的协会以外,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改革。加上我们出版业的改革不断在深化,行业自身要进行适应性的改革,不能说行业发生变化了,行业协会还是老样子。改革的中心就是行业协会不要行政化、官僚化,而要变成行业服务的机构。大家看国际出版商协会的会长,他来到中国参展、出席会议,完全是和行业的其他企业的老总是一样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企业的老总,这就是真正地融入到行业了。我们过去的传统都是官办色彩比较浓厚,尤其是上一轮的改革,工业部门撤销以后,那个部就转化成一个行业协会,完全继承官僚化的工作方法,到现在也没有很大转变,这一次就会有很大的转变。借鉴社会化行业服务组织的经验,深化自身的改革,使之适应行业的发展,适应会员单位的要求,适应整个行业的需求。根本问题就是服务,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我们事业的发展。
第三,加强团结,共谋发展。出版协会几十年来形成了有服务优良传统的协会,聚集了我们行业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宝贵的资源。这些人在出版行业经验丰富,也做了大量的贡献,也有深厚的感情,把他们的经验、智慧、能力继承下来,融合进去,这是我们行业发展的一个宝贵资源。加强团结,不仅是把我们这些新老出版工作者团结起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交流,也与现在不担任版协工作的一些同志联系起来,始终保持我们行业人才济济的局面。另外,我觉得要团结起来做一些事情,不是空讲团结。
第一,我们可以研究一些行业特别的政策。这些同志经验丰富,另外30年来改革开放中间的历程都走过,哪一些政策是对行业发展有利的,哪一些政策是不利的,哪一些政策是需要调整的,这个我觉得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政策的推动者是行业,在国外都是行业在推动政府的政策变化,而不是政府在想政策。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这个意识,我们每年能够在重大的政策建议上提出一些供政府决策的,那你就为行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在这方面要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大家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可以协调组织起来就某一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大家的实践经验提出来管用的、有效的建议。这是我们团结凝聚人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发挥作用这方面团结起来。
第二是做好维权工作。维护我们会员单位长远的基本利益,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就是维权的作用。比如像记者协会,记者协会一个重要责任是维护记者的权益,代表大家的利益,特别是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协会活动要把维权放在突出位置上,因为社会行业比较多、比较复杂,相关的决策和事情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利益、权益,协会要发挥协调功能,解决问题。
第三是协调的作用。刚才建国同志的报告说了订货会,属于全国性的活动。我在总署一直强调协调,有时候下面的出版单位赶了这个赶那个,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全民读书节,总署活动,我们的展会,深圳文博会都搅在一起,出版社疲于应付,从这边跑到那边,从那边跑到这边,还有一些国际的活动,去年伦敦书展也在4月份。协会要发挥协调作用,对这些全国性的展会要相应地控制。一些地区的活动和全国的活动要积极参与协调,为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参加国际活动,国外的书展、书市这样的活动等等,协调起来,以使大家从容地应对、谋划这个事情。
最后一点是加强服务。协会的根本就是为大家服务。协会不是把大家请来开会、布置什么任务,协会就是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一段时期,我们行业的发展,各地会员单位普遍反映要更好地协调、服务,做好个别会员单位与其他会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现在这方面的平台正在搭建,为大家协调、服务提供方便。服务工作还要不断扩展范畴。协会的服务不能牟利,要为大家提供服务,因为我们是一个非商业性的组织,所以要不断地改进这方面的工作,包括会展、国际参展、国际交流活动这些工作,能够维持运转就可以了,不去牟取任何利益。我当署长的时候,有一些人反映协会的有些收费项目、收费价格不合理,协会不要发生这些问题。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协商,以把事情办好为宗旨。大家都知道台湾书业界,台湾的四大协会的服务工作,对台湾当局的政策协调很有帮助。人家已有的这些方式,我们要学习、借鉴,丰富中国特色的协会工作。当然,目前政府正在深化改革,行业进行深化改革,我们行业协会的工作也在深化改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自身环节上要加强。我们现在行业自身的环节往往制造很多矛盾和事端,这些都要协调。上游下游、相关的链条上大家和谐相处。所以过去在行业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还要继续推进,给大家创造好的环境。
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三个方面问题,一个是文化强国建设问题,一个是发展中国特色新闻出版业问题,一个是协会问题。跟大家这么多年在一起相处,我们忠诚于党的新闻出版事业,大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我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非常感谢大家。另外,目前总署正在处理移交方面的工作,大概个把月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我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工作,这个层面是国家层面的,是宏观的,所以也希望借助大家的力量,在我们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成果建设,特别是在法制政策的层面上可以给大家继续服务。我最近连续听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体育总局的工作汇报,我们有两项任务,一项是立法,一个是对已经有的法进行执法检查,对政府、“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所有这些宏观的、法制层面上的,能够反映大家的愿望、要求,继续为大家服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