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柳斌杰:出版大发展呼唤出版大家
发布时间:2013.12.0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阅读:110次
□柳斌杰
《迈入出版家行列》
中国出版协会 韬奋基金会 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2013年11月出版
韬奋出版奖是国家批准的出版界重大奖项之一,是全国出版界个人最高奖项,在业界和社会上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进入了这个行列的人,就进入了出版家的行列。
韬奋出版奖自1987年设立至今,25年来先后评选了十一届,共有149位杰出出版人获此殊荣。他们是在中国出版领域贡献卓著的出版人,他们是中国出版人学习的榜样。这次中国出版协会决定将第十一届韬奋出版奖20位获奖者的个人小传结集成书,真实记录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的先进事迹,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我还建议,从这届起,将每一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的个人事迹都汇编成书,包括以前历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只要有条件能够提供稿件的,都尽可能汇编出版,使他们的精神、业绩,既能激励业界、比学赶超,又能昭示当代、留给后人。
获得本届韬奋出版奖的20人中,既有从事出版工作40多年的老同志,也有奋战在编辑一线的中青年人才。翻看他们的个人小传,会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创业激情,也会深深体悟到他们的不懈追求,他们在出版工作不同的岗位上,坚持弘扬韬奋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服务人民、投身改革、报效国家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高贵品格。他们,用事业铸就了生命中的精彩华章;他们,用激情书写了出版人的时代风貌;他们,是中国当代出版人的优秀代表。
出版业的兴盛,总是和优秀人才的汇聚密不可分。在中国出版历史上,曾有一大批学贯中西、卓有成就的大家在这里工作,出版业的发展、繁荣与辉煌和他们的杰出贡献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出版业大改革、大变化的十年,也是大发展、大跨越的十年。十年来,出版软实力大幅提升,出版硬实力实现跨越,出版大国名副其实。可以说,出版体制机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出版产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样,出版产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展壮大,出版传播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空前提升,出版在文化建设中的主阵地、排头兵、主力军、领跑者作用越来越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与我们始终坚持人才兴业战略,让一大批优秀出版人才不断涌现分不开的。
人才兴,则事业兴。做好、做强一个行业,没有名人名家是不行的,作为文化基础的出版业尤为突出。出版业是传承文明、记录历史、普及知识、化育人类、传播真理的行业,是最具创新性的行业,更应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出版业的人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但相对目前出版业改革发展要求而言,优秀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尤其是名家名人还不是很多,真正称得上是出版大家、出版名家、出版大师的更是凤毛麟角。从长远来看,这与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党和国家文化建设战略的要求也不相适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并针对加强人才建设提出了“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明确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把优秀出版人才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优化政策环境,营造多出名家大师的机制,把更多的优秀人才汇聚到出版领域。
从另一个角度讲,国际出版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的竞争。文化领域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中国出版要在国际舞台上有地位、有竞争力、有影响力,就要多出名作、多育名企、多树名牌,而其关键是要多出出版名家、出版大家。这是建设出版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由之路。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出版也处于大变革时期,人才作为出版文化创造力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凸显,培育推出更多出版家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从出版业改革发展趋势来看,需要大力培养更多思想解放、头脑清醒、多谋善断、能把握局势的领军人才;从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转型来看,需要大力培养更多具有新思维、新思路、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从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来看,需要大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开拓眼光、现代出版理念和深厚文化素养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
出版工作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希望全国出版工作者向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学习,在全行业掀起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热潮,以他们为榜样,以更高的职业操守、专业造诣、文化追求,积极投身出版业改革的实践,担负起推动行业发展的重任,让更多的名家大家脱颖而出,为推动我国出版业进一步繁荣发展、为人类文化进步事业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