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柳斌杰:坚定不移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8.24 作者:柳斌杰 阅读:114次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读者出版集团时强调指出,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出版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文化产业的主力军,肩负着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传承文明、记录历史的职责和使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出版业更好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时代任务的重要路径,是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出版人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历史交汇期的内在要求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个历史交汇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这5年里,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期,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版业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当前,出版业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着力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故事,集中展示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和历史意义,阐释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中国制度的明显优势,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做强主题出版,统筹融合发展,全方位展示出版界打赢脱贫攻坚战,记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伟大成就、伟大经验,体现新时代出版人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特别是在全球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内外环境和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整个人类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历史交汇关头,出版业必须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小康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目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已经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强调指出,一切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都要围绕决胜小康总任务来展开,这是202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具有凝心聚力、统一思想的重要作用。高质量的出版工作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提供重要支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而且能够传播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为社会注入知识的力量和创新的能力,为正在进行的脱贫攻坚和抗疫斗争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加速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服务中心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出版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2020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两个特殊时间节点,做响主题出版,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要着眼为党和国家立心,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作为出版工作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做好文献精编、权威读本、理论专著、通俗读物等多层次、高质量作品的出版。深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推出一批理论读物。聚焦聚力工作主线,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把记录好、呈现好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这个伟大壮举,作为贯穿全年出版工作的主线和必须突出的主基调,高质量打造一批特殊时期标志性作品,深入传播党带领人民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充分展示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和历史意义,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灾难频发的情况下,更需要高质量的图书稳定社会、提振信心。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保障。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科学技术的普及创新,人类就难以战胜病毒灾难。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要有丰富的精神食粮。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判断,明确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入新时代,出版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与出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他强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极端重要性。正在进行的全球抗疫,突出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给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科学知识的出版、普及和阅读,是人类生命安全的必需,这也是出版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看,危机中有新机,困境之中的出版业也面临诸多机遇。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中央对出版业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政策环境不断利好。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强调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加快出版强国建设步伐,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为出版业下一步改革发展制定了政策,指明了方向。此外,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还印发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等多部文件,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疫情之中,政府又出台了多项财政、税收、信贷、社保优惠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进一步激活了民营出版企业的活力,而这些正是多业态出版的生力军。二是全民阅读不断开拓出版市场。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国开展十余年来,已形成蓬勃发展之势,社会阅读氛围逐渐浓厚。根据今年最新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多媒介的综合阅读率达到81.1%,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未成年人特别是9-13周岁的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更是达到了97.9%。同时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有68.2%的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全民阅读的盛景昭示了书香中国的建设深入人心。出版的目的是阅读,只要阅读市场不断扩展,出版业就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三是出版业融合发展前景广阔。通过近年来的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电子阅读、移动阅读、有声阅读等新兴的阅读方式在国民阅读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今年疫情暴发以来,数字阅读成为国民“居家抗疫”的主流选择,凸显了其在互联网时代的优越性。疫情期间,许多出版机构都采用了融媒体出版的方式将内容资源传送至广大读者手中。尤其是“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授课在全国大中小学校中开展以来,所有的家庭都在读好书、上网课,几乎所有的大学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和教育服务平台,都积极开展起数字出版业务,彰显了多形态出版融合发展的广阔未来。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出版业还面临着种种新挑战。一是疫情冲击带来的经营低谷。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给出版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出版物的生产、营销受到一定程度的停滞,半年不营业使实体书店遭受重创,许多书店、印刷厂、工作室长期无法营业被迫裁员甚至倒闭,种种景象真实反映了疫情下出版业的经营低谷,恢复疫前水平尚需时日。二是现有出版体系相对落后。在当今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多业态发展已经成为出版业的大势,而我们现有的出版体系仍遵循着传统的出版格局,管理体制、法律政策规定等难以适应如今多业态多形态的出版发展,新出版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内容质量不高、精品不足的问题尚未解决。当前我国出版业总体繁荣健康,年出版图书数量约50万种,涌现出一大批传统或外版的优秀作品,但原创精品不足的问题仍未完全破解,“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在出版领域仍未很好解决。从技术层面看,有的差错率高、文法不通,图片视频不清,不是个例。有的甚至存在史实错讹和学术不端等硬伤,制约了高质量出版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积极探索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举措
“于变局中开新局”是我国应对疫情中复业复产的总要求,出版业当然也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出版业发展面临着疫前与重启、传统与新兴交织的挑战,出版业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会议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深刻认识当前社会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出版战线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化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不懈把高质量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出版业发展的根本要求,真正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提升质量效益、多出精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努力的方向有6点。
一是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出版业生产的是内容产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首要的是要坚持正确方向,严把出版导向,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引领风尚、化人育人的出版使命,认真把好政治导向关、价值取向关、内容题材关、出版质量关,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坚持正确导向,要始终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加强对出版工作方向导向的领导,提出一系列方针、原则和工作要求,促进繁荣发展、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对外交流、提升整体实力、活力和竞争力。新时代的出版人,必须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守正出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正确导向,要全面贯彻党的出版方针。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决定我国出版业的性质、方向和前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贯彻好“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确保出版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坚持正确导向,要始终牢记出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多年来,出版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工作导向,坚持群众路线,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担负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责任,不断增强出版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格调、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出版业更要尽心竭力为人民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让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着力提升内容质量。“内容是出版的核心,质量是出版的生命”。这是我十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两件事。内容质量是中国出版业大而不强的症结,也是提升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更加重视内容建设、内容创新、内容超越,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伟大作品。
提升内容质量,要强化内容创新能力。坚持守正创新,在守立场、守根脉、守底线的基础上,加强中华文明创新和实践、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和实践新成果的出版传播,着力在提高原创能力、提升思想文化科学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打造出真正的传世精品和扛鼎之作。要围绕传承创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红色文化、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做好跨文明传播中华民族精神、讲好当代中国故事的出版传播,积极出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国际性作品。同时还要以文明互鉴、包容开放的心态,吸收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打造人类前沿的精品力作。
提升内容质量,要提高编辑专业能力。出版质量与责任编辑的编审能力和责任校对的专业水平关系很大。出版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编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帮助他们锻造过硬政治定力,锤炼高强专业本领,坚守高尚职业追求,淬炼优良工作作风,以智者的胸怀、学者的严谨、匠人的执着做出版,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导向正确、内容厚实、逻辑严密、学术严谨、引述准确、语言通畅,以精品和人品赢得社会对出版人的尊重。
提升内容质量,要严格执行编校制度。在出版质量管理体系中,“三审三校”制度对保障出版物质量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编辑出版工作在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时要明确分工和责任,各司其职,同时要体现专业性特点,在三审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把政治关和政策关,确保书稿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同时还要切实核查稿件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努力打造经得起考验的优秀出版精品和传世之作。
三是持续强化主题出版。主题出版是2003年纪念毛主席诞辰开始的,2004年邓小平百年诞辰巩固,围绕革命节庆坚持了十多年。事实证明,这是集中力量书写红色历史、宣传党的政策、体现国家意志的典型的主旋律出版,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坚持下去。一要提高认识,二要贴近时代,三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进程,进一步打造质量过硬的主题出版精品,发挥出版记录历史的社会功能。通过主题出版物把当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创新成果编辑出版好,把当代中国的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技术进展、社会进步、伟大作品向全世界传播好。
抓好主题出版,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奋进新时期、开启新时代的壮丽征程上,出版工作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推出一批符合时代特点、适应时代需求,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为动员和激励亿万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精神力量。抓住主线,就会带动整个出版业质量提升。
抓好主题出版,要强化思想引领。主题出版物往往带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和政治价值。面对复杂的意识形态环境以及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带来的挑战,主题出版必须肩负起弘扬主流文化的重大使命,以高水准的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助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以主流思想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四是不断深化出版融合。出版业要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形态,开创出版的新境界。出版融合是技术变量来推动的,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实现先进技术、出版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变革。
深化出版融合,要加大对新技术的使用。出版业要加快与印刷、音像、电子、网络、数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传播技术的融合,全面改造,交叉创新,带动出版业态的大变革。在技术的驱动下,出版业将呈现产品多样化、传播移动化、内容知识化、阅读场景化,知识服务产业链智能化的趋势正在代替出书、卖书、读书的旧模式,这就是出版融合真正体现的出版新业态。
深化出版融合,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出版产品结构的优化能够解决出版体制中的结构性矛盾,使出版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从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版业要不断丰富产品内涵,扩大融合边界,要紧紧抓住近年来知识服务消费剧增、疫情期间社交阅读成为潮流、视频直播效应巨大的强劲势头,优化供给内容,开发优质资源,从而实现出版融合中的结构最优化。
深化出版融合,要推进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出版融合的深入,要立足编印发读全产业链条,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内容升华、流程再造、市场营销、引导阅读和知识服务上通力合作,构建主营业务结构更加合理、主业地位更加稳固、融合发展收入占比不断提升的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五是大力培养新型出版人才。建设一支堪当新时代出版使命的人才队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在出版战线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引导广大出版从业人员坚守初心使命,永葆文化情怀,引导出版战线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出版队伍的政治素养与职责使命相匹配,业务能力和知识创新相适应,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精通、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出精品的高素质出版人才队伍。
优化人才队伍,要尊重出版人才培养规律。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版职业道德教育等;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加强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和载体要随着社会大环境和出版业、教育业的发展进步而变化。尤其要大力造就新知识新技术领域的高素质出版人才,以适应前沿科学技术的出版需要。
优化人才队伍,要积极探索特色培养模式。出版是实践性突出的专业,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要立足所在地域出版业的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目标定位,有针对性地探索富有特色、内涵深厚的队伍建设模式。通过专业化的培养模式,造就一批既懂出版又善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一批既熟悉传统出版又掌握现代技术的数字出版领军人才,一批专业精深、具有“工匠精神”的编辑人才。现代编辑不是文字搬运工,而是精通编辑、编码、编程、编导的高级专家。
优化人才队伍,要重点推进出版学科建设。高校出版专业教育对出版行业人才培养极为重要。2008年我与教育部商定的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方式,在出版行业创新发展中重要作用已被出版界充分认可。要积极推进融出版专业的学科建设,争取将出版学科列入国家一级学科目录,强化高校出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使出版专业教育继续为我国多业态出版知识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科研支撑。
六是扎实推进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出版工作明确指出,要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加强国际合作,是推动出版“走出去”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出版对外贸易和合作交流水平不断提高,议程设置和掌握话语权的能力大大提升,进一步彰显了文化自信和出版实力。
加强国际合作,要贯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判断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深刻揭示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出版业要在国际合作中坚决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多元并进、和而不同,坚持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人类文明。
加强国际合作,要发力“一带一路”文化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开展出版业国际合作的扶助政策措施。其中“丝路书香”出版工程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涵盖了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丝路国家图书互译项目、汉语教材推广项目、境外参展项目、出版物数据库推广项目等。出版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通过更有效的方式促进了民相亲、心相通,加深了沿线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推进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合作全面开展,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
加强国际合作,要提升参与的主动性。出版机构应当积极主动进行转型,灵活运用政策和资源优势,树立自身的良好品牌形象,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外的出版会议、活动、图书展览、版权贸易等,在了解各国优秀出版作品及其营销成功经验的同时,主动推介本国优秀作品、精品图书,并且积极和海外知名出版单位、版权贸易公司、出版职业经理人联系,加深合作关系,自主、灵活地推动出版产品、技术、资本、平台“走出去”。
出版是先进文化传承和人类知识传播的主阵地,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出版高质量发展关乎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关乎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关乎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出版人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很大但总体可控,重启和复产的势头很好,有基础也有条件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既要重视困难,又要增强信心;既要战胜疫情灾害,又要重振经济稳步发展;把占领思想文化传播的制高点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务实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读者出版集团,看望干部职工,把脉行业发展,深情地嘱咐大家:“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在坚守主业基础上推动经营多元化,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值此一周年之际,《国际出版周报》隆重推出《提升人民思想境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读者出版集团重要讲话精神一周年特刊》,邀请行业产业领导专家撰写文章,力求系统反映全行业产业一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创造的发展变化与辉煌成就,探讨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思路、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