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苏雨恒:把职业当成事业做
发布时间:2014.10.3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阅读:64次
□本报记者 涂桂林
“深刻认识和履行出版工作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是韬奋精神的本质要求。”谈及获得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苏雨恒作了这样的表达。
1986年,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苏雨恒进入高等教育出版社。谈及成长经历,他说:出版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至今唯一的职业,更是我将终生坚守的事业。在苏雨恒看来,一个人如果能把职业当事业来做,使就业与择业、职业与事业相统一,无疑对个人与事业都是最有益的。而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最关键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培养对职业的兴趣,增进对职业的感情。
职业生涯的28年里,苏雨恒有过到政府机关工作的机遇,也有过到高校从事教学管理的机遇,但他都放弃了。再回首,苏雨恒觉得,最初专注于出版是出于职业责任:“我们是要把一个时代甚至几个时代积累下来的优秀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先进思想进行总结梳理、传承传播,这是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对子孙后代意义无比重大的事。做教育出版,不全身心地投入和沉浸是不行的。”
苏雨恒说:“出版工作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出版工作者要有全局观和阵地意识。在当今社会,出版人尤其是教育出版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弘扬主旋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每一个产品中,要有国家文化安全意识,要对得起历史,不辜负未来。”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出发,苏雨恒从高教社文科出版业务恢复发展初期的重要成员,到成为高教社文科出版业务的带头人;从高教社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研究者与参与者,到执掌中国最大单体出版社,引领教育出版行业的数字化新时代,探寻着发展的出路和未来。
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迎难而上,是对韬奋精神最好的纪念和继承。在苏雨恒看来,带领高教社牢牢把握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产业的主导权、控制权以及在产业链上的主体地位是目前最迫切和紧要的工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教社始终坚持商业和文化在企业发展逻辑中的良性融合,牢记社会发展对文化企业的本质要求。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多年来高教社出版物质量水平一直在出版业和教育界享有盛誉,被誉为出版行业的“良心”;在高教社业务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苏雨恒提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与多元创新并举”的工作方针,带领高教社不断探索和实践数字出版与数字化进程中的产业链重组、业态重构等核心问题。他坚信,高教社一定会在社会和产业的变革与发展进程中继续释放教育出版引领者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