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文化复兴需要更多的出版家
发布时间:2014.10.3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阅读:66次
□本报记者 章红雨
编者按 以杰出的出版家邹韬奋名字命名的出版奖,是出版人的最高荣誉。评选韬奋出版奖,旨在激发更多的优秀出版人涌现。“中国文化复兴需要更多出版家”“将韬奋精神落实于出版实践”,这是当代出版人的希望与追求。本期《非常月末》聚焦韬奋出版奖,倾听主办方、获奖者的心声。在这些心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就是将竭诚为读者服务的韬奋精神传向后世、传之久远。
尊崇严谨、科学、公平、公正、质量第一原则,经过严格初评、复评、终评,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于9月28日在京揭晓。10月16日,经过为期一周的公示,20位长期勤奋工作在出版一线,身体力行韬奋精神,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出版人荣获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
表彰和奖励在出版岗位上忠诚事业、开拓进取、甘于奉献、成绩卓著的优秀出版人,是业界个人最高奖项——韬奋出版奖始终坚持的评选宗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指出,评选韬奋出版奖,就是要增强行业自豪感、自信心,让当代中国涌现出更多的出版家。作为曾经主管新闻出版业的老领导,柳斌杰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对出版业发展的希望。
出版业是个值得自豪而坚守文化自信的行业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曾经说过,中国的出版业是值得我们自豪的,选择了出版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核心产业,这是否说明出版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柳斌杰:中国的出版业,特别是造纸和印刷术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出版家应该延续使命,增强责任感,把古老的出版文明推陈出新,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出版强国,为文化强国建设夯实基础。历史证明,出版的价值不只是继承几千年的文明,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它必将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地流传下去,保留民族记忆,传承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民族的血脉。这是任何行业不能替代的。
《中国新闻出版报》:当今的出版已不再是单纯意义的出版概念。数字时代下,互联网、大数据、全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出版带来许多困惑,您认为当代出版人应该有哪些自信?
柳斌杰:当代出版人要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要求去看待自己从事的事业,增加对出版行业的自信。如果对出版行业都不自信,那么对中国的文化谈何自信?对中国的文化不自信,就缺乏时代认同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都是虚的、假的。文化认同是最基础的价值认同,如果文化不认同,就谈不上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更谈不上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文化自信,守护我们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曾不止一次地说过阅读纸质图书的好处。比如使用方便、健康卫生、有光就能看书等。但是我们也看到,读者对于有些纸质图书的质量不满,您认为纸质图书在出版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柳斌杰:读书是人类精神传承的基本方式。所有家长会禁止小孩上网、禁止小孩看电视,但不会禁止小孩读书,而且从小就让孩子读书,这就是纸质图书的优势。目前纸质图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是如何坚持守正创新,切实发挥出版业和出版文化的魅力。守正,就是坚守文化价值,坚守文化传统,坚守文化精神。创新,就要学习借鉴一下电影、电视剧、广播、互联网的创新能力,把故事讲好,让人爱看。二是如何与时俱进,就是把书做得丰富多彩。从纸张、印制、包装到形式、版本、设计等都要更新技术。三是如何培育读者,书是给人看的,读者是上帝。要把一些好的市场元素运用到图书出版发行上来,通过扩大发行、开拓多功能读书空间等方式,把书推介给大众,满足当代年轻读者的需求。
出版必须在融合发展中壮大实力
《中国新闻出版报》: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曾经主管全国新闻出版业的领导,您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柳斌杰:加快推进融合发展,壮大出版业实力,需从四方面入手:
一是推进内容融合。如何反映现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如何说明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需要出版业推出更多的体现当代中国精神和特色的精品力作,这些精品力作要用融合中外、贯通古今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传播中国的新形象、好声音。
二是推进技术融合。在数字化、互联网和大数据传播格局下,融合传播技术手段是个重要方向。出版业作为依靠技术、依靠载体的行业,更要使用新技术、新渠道、新平台传播自己的内容,不能停留在手工作坊那个水平上。
三是推进业态融合。要切实加强业态的融合,形成一种信息多渠道、多平台传播的格局,不能只用单一形式,那样会浪费资源,而要把原创成果整合成大数据,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版业可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进入各相关领域去发展新业态。
四是推进产业融合。企业是产业的基础,产品是企业的根本,产业的融合就是产品、企业向产业的方向融合。我们要深化体制改革,以产业体系融合促发展。要用市场诚信体系和金融支持来解决“三跨”发展这个问题。另外,我们还要加强流通市场融合,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完善产业链。
时代呼唤当代中国出版家涌现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希望当代中国涌现出更多的出版家。在您看来,出版家的标准是什么?
柳斌杰: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先导,而文化复兴需要更多的出版家,这是时代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当前而言,出版家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标准:一是具有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守正出新,传播中国先进文化;二是具有文化价值判断的能力,敢于出版真正记录中华民族精神创造和重要历史的精品力作;三是在当代中国出版业改革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有文化创造力;四是德才兼备,学有专长,德能服人,在出版业中能发挥领军作用,或在专业方面有全面影响能力;五是能够指挥重大出版工程,管理重要出版企业,坚持两个效益统一;六是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培育和引导出版新风尚。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认为,当代中国出版家的使命是什么?
柳斌杰:这个问题我讲了十几年了。简要说,就是八点:一是传承中华文明,二是传播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新形象,三是留下当代中国的民族记忆,四是打造传世的精品力作,五是改革出版体制机制,六是发展服务人民的出版业,七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八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新闻出版报》:近日,备受业界关注的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揭晓。您认为韬奋出版奖的评选,对推动当代中国出版家涌现具有哪些意义?
柳斌杰:韬奋出版奖评选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推出出版家,为出版界树立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我国出版界有这样一批杰出的代表,他们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文化方向,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诚信服务读者,在业界有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中国出版协会开展韬奋出版奖评选活动,一方面是对这些杰出出版人进行表彰和鼓励,另一方面旨在激励更多的出版家不断涌现。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出版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新闻出版报》:作为中国出版协会的理事长,您一直对出版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您对新评出的韬奋出版奖获奖者的寄语是什么?
柳斌杰:我希望出版行业各位同仁,抓住深化改革、融合发展的机遇,在守正创新和“中国立场、世界表达”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提升出版能力,做好当前的出版工作。要认清和实践建设出版强国这一当代中国出版家的使命,努力思考怎么改革发展,怎么完成我们的使命。
今后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希望大家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文化政策文件,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增强信心,攻坚克难,继续完成好改革发展的任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