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柳斌杰:抓好出版基地建设 繁荣少数民族文化
发布时间:2016.09.1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阅读:61次
□柳斌杰
建立公益性的少数民族出版基地,繁荣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设出版强国的重要实践,已经纳入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文化发展的规划。出版界和少数民族地区一致反映,这是解决民文出版问题的治本之策、长远之计。
2011年7月31日,以新疆人民出版总社为基础的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正式成立,我专程到新疆出席基地成立大会并发表讲话,希望基地建设能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特别是出版事业、文化传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5年过去了,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建设,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突出的成绩。正确的办社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聚集新疆公益性出版优势,依托新疆特有的地缘文化与丰富的民族特色资源,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出版市场,以维吾尔文、汉文、哈萨克文、蒙古文、柯尔克孜文、锡伯文等文字出版图书、期刊和电子音像制品及数字多媒体复合出版物,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融公益性出版事业和经营性出版产业于一体,突出体现了民族性、特色性、多样性和专业性。
5年来基地共出版图书、音像制品近2万种,年均达4000种,出版品种同比增长近35%,2015年销售收入已达1.5亿元,同比增长50%;民文出版占到了出版总量的70%以上,各族职工的经济收益逐年提高。特别是在承担国家重点出版任务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5年来共承担了16项国家出版基金出版项目,143项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64项新疆少数民族精品出版物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完成了“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5批次139种,“东风工程”民文出版译制项目5批次641种。出版大型系列丛书“新疆文库”(维吾尔文、汉文、哈萨克文、蒙古文、柯尔克孜文)41卷,实施《中国大百科全书》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的翻译出版,启动《新疆通史》(汉文)等重大出版项目。先后有9种出版物分别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奖项,179种出版物获得自治区图书奖和音像电子出版物奖。出版公共服务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显著增强,少数民族出版整体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5年来的实践证明,建立少数民族出版基地,支持新疆公益性出版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在自治区出版体制改革和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公益性出版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出版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民文出版基地健康发展,是摆在民文出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新疆人民出版总社以“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和“一带一路”出版为题,举办论坛、进行研讨,是非常必要的。借此机会,我就“十三五”出版改革发展的重点讲几点建议。
第一,壮大两个主体。无论是出版业公共服务,还是出版业跨越发展,根本问题是做强做大两个主体:一个是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主体,一个是经营性的市场竞争主体。这两个主体不强大,就谈不上出版强国。所以,出版业要继续深化改革,为两大主体的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出版业改革总体设计科学、政策路径正确,得到了出版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始终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公益性出版得到政府的充分保障,全民阅读、书香中国建设稳步推进,农家书屋等五大惠民工程,切实保证了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基本权益。一大批经营性的出版企业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大部分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主要集团都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在当前经济呈现下行压力的态势下,继续快速发展,为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但是,要为人民更好地服务,必须要进一步支持公益性出版机构的发展,从法治、政策、机制等各方面保障出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特别要抓好少数民族基地建设和公益出版主体的发展,调动各种因素做实公益出版,为主流文化传承和价值观教育服务,让人民充分享受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成果。而市场主体壮大,要落实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激励机制,把出版企业办成利益共同体,让出版家和广大职工愿意把智慧和能力奉献给出版事业,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利益。目前,所有国企改革的关键在这里。只要这一点做好了,中国出版业可以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第二,抓住两个重点。出版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其生命和价值是两点:一是精品;二是力作。前者是优秀文化传承问题,后者是关注时代的创新问题。不管什么出版社,安身之本是选择出版古今中外经典,推出精品,她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传承;立社之命是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创新力作,这是出版对历史对人民的新贡献。所以,要发现新人新作,给文化宝库中增加新东西。可以设想,如果都出版的是“四书五经”“希腊罗马”,能受到青年一代的热捧吗?能反映时代的创造和文明进步事业吗?出版大家的实践证明,传承经典是出版使命,创新力作是时代责任,只有两者都坚持好,才能使出版有活力。
第三,主攻两个关键。当前出版发展有两个关键问题,必须要组织攻坚:一是融合发展,这是面对现实难题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二是技术创新,这是互联网、数字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客观挑战。对中国出版来说,这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关于融合发展问题,国家和出版管理部门制定出台了多个文件和指导意见,但首先必须要下决心解决融合中的实际难题。技术创新近年来有突破,数字出版发展迅猛,但技术公司急于“入城”,传统出版急于“出城”,不对称、两张皮。这也需要通过融合发展,使内容、技术、平台、渠道更好结合起来,使传统出版插上新技术的翅膀。
第四,开拓两个市场。要深化出版供给侧的改革,首先激活国内出版产品市场,培育教育、科技、健康、文化、艺术等新型出版市场,扩大政治理论、文学出版的读者群,多业态、多形态、多渠道推介出版产品,把国内市场的潜力挖掘出来,满足人民群众图书、音像、报刊、数字阅读的多元需要。同时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图书和文化竞争。这次关于“一带一路”的讨论,不仅是出版的跨文化交流,更是中国出版开拓的前沿。如何以图书进行深度文化交流,既是走出去的问题,也是扩大国际市场、提升中国出版竞争力的问题。尤其是新疆等西部出版企业,应当率先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以文明对话、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
(本文作者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本文为作者9月4日在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成立5周年“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的书面演讲,刊发时略有删节)